阳春三月,天津港千帆竞发。在最为雄伟的“竞帆号”宝船上,黛玉第一次踏上了海船的甲板。海风拂面,带着咸湿的气息,吹动她月白色的披风。“郡主可还习惯?”十王爷关切地问,眼中是掩饰不住的倾慕。黛玉微微一笑:“比想象中要好。多谢王爷奏请玉儿担任始新州总督,这份信任,玉儿定不相负。”说起此事,朝堂上掀起过轩然大波。当十王爷奏请黛玉担任始新州总督时,满朝哗然。“女子为总督?闻所未闻!”礼部尚书第一个反对。兵部尚书也道:“那些海外蛮荒之地,民风未开,岂是女子能镇得住的?”就连一向支持女子参政的官员也犹豫了:“林郡主才学是好的,但总督之职非同小可”十王爷却是不慌不忙:“既然诸位大人觉得不妥,那这封地本王也不要了。谁觉得能治理好始新州,谁去便是!”这话一出,众人都哑了火。谁不知道那始新州是十几个小国合并而成,语言不通,习俗各异,有些部落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时代。这等烂摊子,躲还来不及,谁敢接手?皇上见状,顺水推舟:“既然十弟坚持,朕就准了。林黛玉听旨:封你为始新州总督,全权治理该地。望你不负朕望,教化蛮荒,彰显天朝威仪。”黛玉跪接圣旨时,清楚地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质疑目光。但她心中并无畏惧,反而涌起一股豪情——这是女子第一次担任封疆大吏,她定要做出个样子来!出海前,黛玉做了充分准备。她特意从巾帼书院挑选了精通医药、农事、工巧的女学生随行,又请原红蕖从空间中取出许多实用典籍。“这些书我都译成了当地语言,”原红蕖指着几大箱书籍,“有农耕技术、医药常识、纺织工艺希望能帮到你。”黛玉感激道:“嬷嬷放心,玉儿定让始新州焕然一新。”航行了月余,船队终于抵达始新州最大的港口——新安港。码头上挤满了看热闹的当地人,他们肤色黝黑,衣着简陋,好奇地打量着这位天朝来的女总督。“恭迎总督大人!”当地官员操着生硬的官话上前行礼。黛玉注意到,这些官员虽然表面恭敬,眼中却带着轻视。她不动声色,用流利的当地土语回道:“诸位辛苦了。”这一开口,众人都吃了一惊。他们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女总督竟会他们的语言。接下来的日子,黛玉展现出惊人的治理才能。她首先巡视各地,了解民情。发现当地人多以渔猎为生,农业十分落后,便从船队带来的种子中选出适合当地气候的作物,教授百姓种植。“这种叫‘土豆’,耐旱耐贫瘠;这种叫‘玉米’,产量很高”黛玉亲自下田示范,丝毫不摆总督架子。当地百姓从未见过这等高产的作物,纷纷效仿。不过月余,新开垦的田地里就长出了绿油油的秧苗。更让当地人佩服的是,黛玉带来的女医官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有个部落首领的儿子高烧不退,巫医束手无策,女医官几剂汤药就把人救活了。首领感激不尽,亲自带着族人归顺。然而治理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这日,黛玉正在处理公务,忽闻外面喧哗。原来是几个部落为争夺猎场大打出手,已经死了十几个人。“总督大人,此事棘手啊。”当地官员面露难色,“这些部落向来不和,劝不住的。”黛玉却不慌不忙:“备马,本官亲自去调解。”到了冲突地点,只见两拨人剑拔弩张,地上还躺着几具尸体。黛玉径直走到双方中间,用土语高声道:“都是始新州的子民,何苦自相残杀?”一个部落首领怒道:“他们抢了我们的猎场!”另一个首领反驳:“猎场本来就是我们的!”黛玉环视四周,忽然指着一旁荒芜的山地问道:“这片山地为何无人耕种?”众人都愣住了。那山地贫瘠,从来没人想过要耕种。黛玉道:“猎场之争,无非是食物不足。若是能开垦这片山地,种植高产作物,何须为猎场争斗?”她当即命人取来土豆种子,示范如何在山地种植。又承诺:“若是愿意开荒种植,官府提供种子,还免三年赋税。”这个提议打动了众人。毕竟打猎充满风险,若是能安稳种地,谁愿意拼命?一场流血冲突,就这样化解于无形。在沿海平原地区取得初步成效后,黛玉将目光投向了内陆的崇山峻岭。据当地官员回报,深山中有个叫“血牙”的部落,仍保留着食人的陋习,且屡次袭击周边村落。“血牙部落凶残成性,附近几个部落也曾想过联合起来对抗他们,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拿他们没办法。”新安府尹劝道,“总督大人还是不要涉险为好。”黛玉却道:“既为总督,岂能因险而退?况且食人陋习必须革除,否则始新州永远不能真正开化。”她亲自点了一队护卫,由蓝素训练的护卫组成,个个身手不凡。临行前,蓝素将一柄软剑系在黛玉腰间:“关键时刻,不必留情。”蓝素怕自己万一没在黛玉身旁,黛玉再犯了心慈手软的毛病。虽然这种可能几乎没有,但是蓝素也要坚决杜绝!深入群山三日,终于抵达血牙部落的领地。但见山崖上悬挂着累累白骨,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部落中人皮肤黝黑,脸上涂着诡异的图腾,见到黛玉一行人,眼中露出狩猎般的光芒。“天朝总督到此,请你们首领出来说话。”黛玉用刚学会的部落语高声道。一个身材魁梧、颈戴骨串的首领走了出来,狞笑道:“细皮嫩肉的女娃,正好做祭品!”话音刚落,几个部落壮汉就扑了上来。黛玉身后的护卫立即出手,剑光闪处,冲在最前的两人应声倒地。“再敢上前,格杀勿论!”黛玉厉声道,手中软剑已然出鞘。:()穿越成红楼嬷嬷,我把黛玉养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