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网

千千文学网>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211章 陛下可识袁绍乎(第2页)

第211章 陛下可识袁绍乎(第2页)

按说联吴抗蜀是良策,更是国家早已定下的大略方针,天子何以此刻变意?

“陛下,大司马、贾豫州俱在襄樊,锋镝在目,其所见所虑,或与千里之外庙算不同。

“敢问陛下,不知大司马、贾豫州胸中筹策,究竟何如?”

众人循声望去,却见是太中大夫刘晔。

刘晔以胆智知名,屡为国家建策,每每切中要害,群臣敬之,若论军计形势,此间人物大概没有比得上他的了。

曹叡闻此,便将曹休、贾逵密表递给诸大臣。

不待众臣阅罢,便徐徐出声:

“人所共知,大司马、贾豫州向来势同水火,不能相容。

“然于伐吴一事,二人却是同心合意,所见略同。

“谓天下所以久为三分鼎峙,不能复合混壹者。

“赖吴蜀自赤壁以来同恶相济,首尾相救,并力拒魏耳。

“当年吴蜀于夷陵破盟一战,先帝每每叹恨。

“一则轻信孙权称臣。

“二则低估刘备之志,以为刘备志在威吓,而非灭吴。

“遂按兵不动,乃使孙权坐断江南,不可复制。

“今吴蜀二贼盟约既毁,玉帛再作干戈,夷陵之势再现。

“大魏岂能重蹈先时覆辙,不趁此时机逐灭吴虏,断吴蜀之连结,使彼不能复盟?

“若魏乘时讨吴,江南告急,则蜀人必挟新仇旧憾而东征夷陵。

“孙权腹背受敌,此时不图,更待何时?

“大司马、贾豫州建策。

“必当趁此时机进围江陵,扼其咽吭,使吴不得喘息。

“当立敕江夏太守胡烈横舟师于大江中流,断吴漕运;

“复遣征东将军满伯宁、镇东将军臧宣高,率淮南之师出濡须,张两翼以蹙之。

“骠骑将军之疏亦云:绝吴东西之援,岂非与大司马、贾豫州之见相合?

“骠骑将军千里之疏,与大司马、贾豫州前线之策,朕竟当何从,诸卿试为朕决之。”

适才谏天子联吴伐蜀的钟繇、辛毗、高堂隆等人,俱皆相顾失色,默不能对。

天子决策,到最后看的就是更愿意亲近谁、相信谁。

自从司马懿关中败绩,天子已疑西师。

而大司马、贾豫州前时入觐,为天子从容指画,切中时弊,天子为之改容,亲之信之,过于旧日。

如今司马懿与大司马、贾豫州各执一词,皆有理据。

天子自然更愿意相信大司马、贾豫州而不愿相信司马懿。

“陛下不可!”一直没有说话的中领军杨暨出班而谏。

“昔太祖皇帝用兵,雄姿天授,古之君主名将莫能过也。

“诸宗室大将,及张辽、徐晃之伦,皆万人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