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网

千千文学网>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218章 朕一言辄重九鼎岂能食言(第4页)

第218章 朕一言辄重九鼎岂能食言(第4页)

往江州、白帝送消息的驿卒不须出阳平关,走金牛道,而是直接在南郑便转弯向南,走米仓道进入巴西的汉昌、宕渠。

而他昨日刚从南郑出来,南郑要往成都送传的消息,已经全部被他揽收起来了。

昨夜与汉中太守向朗畅谈一宿,李福着实困倦,在车上眯起了眼,当马蹄声越来越近,彻底平息,他听到了马儿的鼻息声时,才睁眼扭头朝那驿骑看去:

“请问………”

“!!!”话刚出喉,李福瞪时大惊,心跳都停了一拍,赶忙从车驾上踉跄着跳了下来,朝着马背上的天子仓皇地行了一礼。

然而由于太过慌乱,导致被口水呛了喉咙,其间咳嗽不断,行礼间根本说不出一句囫囵话来,逗得刘禅在马背上不住直笑,最后翻身下马给李福拍了拍背,顺了顺气:“对不住了李卿,朕不该惊你。”

李福见陛下话里含笑,顿时惊喜道:“陛……陛下?难道…难道上庸当真已经夺下?!”

刘禅顿时佯作不满:

“李卿此言何意?难道先前朕与卿说至多五日能夺下上庸时,卿以为朕诓骗于你不成?”

李福赶忙摇头,又惶然俯首:

“臣万死不敢!陛下一言辄有九鼎之重,臣安敢妄度陛下圣心,疑陛下片言?”

言罢,又偷偷抬眼看向天子:

“所以…陛下当真已拔上庸?”

“李福安敢无礼!”御史中丞孟光刚刚勒马赶至便见到了这一幕,当即对着李福喝骂了起来。

见孟光至此,刘禅与李福几乎本能一般全部正经了神色,再也没有了刚才的松快。

“自然已拔。”刘禅正色道。

孟光有时候是真好用,可就是架不住他老在一旁叨叨叨,但凡刘禅表现得失了天子威仪,臣子未能尽人臣之礼,其人便要上来行使他御史中丞的权责了。

刘禅倒是不怕他,但有时候装出怕他烦他的样子,对他这天子而言也是有些好处的。

待刘禅将赵老将军定计,以先帝故智巧夺上庸诸般事宜与李福细细道来后,李福及其身边一众僚属尽皆大喜叹服。

“这是兵贵神速啊,吴使倘若早到一二日,则上庸难以遽克,而且…臣万没想到,潘璋、留赞,乃至朱绩等吴人撤走之时竟未与魏人交通,这是天命在汉啊!”

刘禅继续与其言说上庸诸事。

又是片刻,李福再次由衷一叹:

“想不到郑他、姚静这两个叛徒竟会心甘情愿认罪服诛。

“陛下天威浩荡,神武聪明,着实令臣心折。”

刘禅不置可否,郑重言道:

“郑、姚二将的妻子儿女不日便要回返成都。

“烦请李卿让蒋长史好生照看,对二将子息量才适用,莫要让他们一家被人欺辱。”

“陛下仁义!”李福领命。

然而马上一愣:“陛下…陛下既至阳平关,难道不跟臣一起回成都一趟吗?”

刘禅摇头笑了笑:“朕至此就是为了寻卿的。”

说着,刘禅把自己写给皇后的那封家书要了回来。

从郤正那里要来笔墨,便伏在马背上写了起来,给这封家书又添了许多趣事见闻,并向皇后吹嘘了一番自己如何英明如何神武云云。

将家书递给李福,笑道:

“先前李卿劝朕去江州、白帝看一看李正方、陈叔至。

“朕一言辄有九鼎之重,既已答应,又岂能不去?”

李福闻此,却也不再多言,只是郑重地接过天子家书,而后恭恭敬敬地向天子深行一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