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网

千千文学网>归义非唐 > 第535章 北征松漠(第6页)

第535章 北征松漠(第6页)

“臣领旨。”高骈作揖应下,刘继隆见状便示意道:“退下吧。”

“臣谨退……”

在刘继隆注视下,高骈缓缓退出贞观殿。

在他离去后,西门君遂则是主动行礼询问道:“陛下,何不以巴川郡王为招讨使?”

刘继隆提笔长舒口气,解释道:“张武善镇守,对付祐世隆和大礼还是得派高骈前去。”

“倒是日后收复大礼后,可派张武或李阳春及亲王镇守云南……”

明代的藩王出镇制度,许多人都以为是分封藩王,但实际上这是朱元璋效仿元朝宗王出镇制而弄出的制度。

地方上三司分权,藩王只能管理自己的王府,以及自己的护卫,护卫数量从五千到一万五左右不等。

如果需要藩王统兵,则是授予都司旗牌,令藩王节制都司。

如果没有旗牌,藩王连都司的一兵一卒都无法调遣。

这套制度若是说有多大的问题,那倒是有些言过于实了。

朱棣能靖难成功,主要还是洪武二十四年开始就独自节制大宁、北平、辽东等处都司兵马,培养了不少亲信。

饶是如此,三大都司中也并非都是他的人,靖难之初围剿朱棣的也基本都是这三大都司的兵马。

朱棣先把反对他的人击败,然后才有了招降他留在三大都司亲信的机会。

若是他无法击败三大都司的兵马,他也不会有招降的机会,而他的那些亲信也只会继续老老实实的做建文的臣子。

宗王出镇制度可以参考,但给予的兵马不能太多,不然容易尾大不掉。

诸如云南、辽东、安西、北庭这种地方,如果能有宗王出镇自然不错,因此刘继隆也准备在收复云南后,在云南因地制宜的安置几个有韬略的亲王。

朱元璋安置沐英做的不错,但云南地形复杂,横断山脉占据云南三分之一的面积,只在滇池附近安置亲王,只能影响到哀牢山以北的地区,更远的地区是影响不到的。

哀牢山以西以南的广袤地区虽然属于热带,热瘴及毒虫蛇蚁较多,但也有几个不错的河谷平原能开发。

刘继隆依稀记得红河河谷平原和陇川河谷平原,还有就是永昌旧城附近都被开发差不多了,只要攻下再征募群蛮开荒便可。

这些地方若是开发出来,再安排藩王坐镇,以三司分权治理,藩王与都察院、三司相互监督,即便藩王想要作乱,也很难击败兵力是其数倍的都督使司。

更何况西南不比北边,哪怕是军事超绝的猛人,也很难从西南打到中原,顶多就是割据自立罢了。

只要徙民实土的政策落实,即便这块地方割据自立,那也是汉家势力,不至于弄丢云南。

这般想着,刘继隆不免想到了自己除刘烈外的九个儿子。

二子秦王刘真、三子晋王刘明、四子楚王刘宪、五子齐王刘武,这四个小子已经下乡从军。

余下的六子赵王刘狩、七子魏王刘歧、八子燕王刘棣、九子韩王刘柏则是还在学校中读书。

这九个儿子与太子刘烈不同,对于他们,刘继隆还是希望直接在下乡从军后授予官职好好历练。

历练差不多了,到时候再好好考察品行,最后选出几人出镇云南。

“将九位皇子的消息取来,朕要看看他们品行如何。”

“是……”

在刘继吩咐中,西门君遂很快便取来了赵英令人保护诸皇子时记录的文册,刘继隆腾出时间来不断翻阅,眉头渐渐皱紧。

刘继隆麾下诸子中,只有后五子因为当初年纪小或还没有生产而在洛阳长大,他也时常能见到他们,平日里不少教训,还算守规矩。

前四子由于刘继隆当初政务繁忙,只教导过刘烈和刘真,刘明和刘宪则是被刘烈和刘真带大的。

自己离开时,刘真年纪也不算大,如今虽然已经下乡,可性子果然如刘烈当初与自己书信所说的跳脱。

文册中,刘真下乡时期经常偷懒耍滑,时常向官店赊账,明里暗里的都在彰显自己的身份高贵。

对于那些前来贿赂他的人,他基本来者不拒,而从军之后更是几次三番不遵军令,直到被张淮深狠狠收拾了一顿才老实了些。

“唉……”

刘继隆不知道该说什么,毕竟是自己没能管好这二郎,倒是让张淮深费心为自己教导了。

他继续看了下去,刘真被张淮深教导后,倒是老实了许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