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语气随意的回道:“我一个赘婿有什么好担心的?”
“天塌了,自有高个子顶着。”
李怀古看了他一眼,心中难免有些不信。
原本他只是因为云香和陈云帆的事情,对陈逸心怀感激。
但经过方才的交谈,他便明白陈逸并不像表面那般简单。
不论是两人初次见面时在逢春楼讨论的今次科举,还是后面传出的诗词、书法等等。
无一不表明这一点。
想着,李怀古略有感叹的说:“轻舟兄入赘萧家当真……有些屈才了。”
陈逸拉开一侧窗帘看着外面的落雨、行人。
“我觉得眼下的生活挺好,我很满意。”
李怀古哑然失笑,却也不去说这些。
总归他心中有了思路,心情好了不少。
“轻舟兄方才所言,我日后定有厚报。”
陈逸收回目光看着他,笑着问道:“可以折成银子吗?”
“人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我要求不高,你给一万两就成。”
“……轻舟兄说笑了。”
李怀古自是不可能将他的话当真。
只是方才心中的敬佩、感慨,都在这一句玩笑中消散淡去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想来轻舟兄是这般想的。
没过多久。
两人来到贵云书院。
有李怀古带着,省了不少事情,算得上一路畅通。
进了书院,陈逸便看到一片园林景象。
一条弯曲的石板路,两侧花草林木茂盛,称得上曲径通幽。
青瓦白墙间,都有拱门贯通,隐约露出几座飞檐木楼。
这时候刚到卯时,来往有不少身着贵云书院服饰的儒生。
看到两人时,他们都会停下来行个揖礼。
李怀古一一回礼,陈逸自然不会免俗。
间隙时候,李怀古便会介绍道:
“贵云书院修建于魏朝之初,当时刚刚将蛮族驱离不久,百废待兴。”
“时任蜀州布政使的高黎大人,便在此地兴学,还特意请来清河书院的鸿海先生担任院长……”
陈逸听着他的讲述,一路来到深处一座院落,远远就看到岳明先生已经站在门外等候。
“学生见过先生。”
岳明先生笑着点头,寒暄几句,便将他们领着来到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