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网

千千文学网>万历明君 > 第168章 先天纯粹一念之微(第6页)

第168章 先天纯粹一念之微(第6页)

为了保持这种超脱,将实践彻底视若无物。

而王畿,就更是重量级了……

认为没有什么先天后天,也没有什么是非善恶,一切都是“自我的悟道”。

万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悟道的时候,恰好对其有所感知,本质上仍旧是虚妄,只是因“我”而存在。

这样想着,朱翊钧看着王畿侃侃而谈,不由暗暗摇头。

“慎于一念之微,并非给人之思想加之一种戒律,其目的恰恰是要通过这种工夫的实地践履,使人心在顺道而行的基础上,恢复自由自在的先天之境。”

“致良知工夫的起手处,便在于‘理会当下一念’”

“若说钱老看重的是自律,那我之学说,便只说自觉。”

“只有了悟良知本体者,才有资格谈自觉,反之,没有觉悟良知本体之人,只能是以自律为法。”

“良知之虚,便是太虚,良知之无,便是太虚之无形。”

“本体也无,世界也无,无心为道,心意知物,皆为无执无着无相之无。”

“要想一窥这形上之境界,就要在心上实现一个翻转,即不带分别意识地去行事,这就需要化去意识的遮蔽。”

“我悟故我在。”

“故,推陈出新,亦不过,唯我独存。”

话音刚落。

李贽便大摇其头:“王龙溪只以先天后天对翻,好像教人舍后天赴先天,这便有病。”

“把先天之学看得太容易,又把四句教只看为后天,而忽略了其致良知之先天义。”

“这变成了荡越。”

“但是除这四无之说外,其他处他亦只就良知说。常说,如信得良知过时,便如何如何。”

“于致良知之四有中亦即可以通于无矣,这便可无病。”

“矛盾矣!”

“证悟先天本体最终也是为落实到内圣道路上,如此矛盾,焉能内圣?”

李贽将王畿狠狠批判了一番。

继而最后一个开口论述起来。

“予以为,自道学兴盛以来,只说内圣二字,断不提外王,或许才是推陈出新的关键所在。”

“内圣,是儒门千年的道统所在,道学的终点,唯有性、命二字。”

“此为内在之超越。”

“而我外在之普世,便是与之对应。”

“……”

李贽刚一说完。

便被薛应旂直接驳斥。

李贽自然争锋相对。

而后,又有袁洪愈、王畿的加入,几人很快便面红耳赤争论起来。

不一会儿,台上几人已经吵做一团。

朱翊钧静静看着这一幕。

理性往往都想要实现超脱,但在超脱之前,凡人仍旧只能在尘世仰望,那么引入各种视角以及原则来达到这种超脱,便是凡人的必经之路。

朱熹的格物致知如此,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如此。

如今袁洪愈将主观能动性缝补进理学如此,薛应旂坚守意识的超然,更是如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