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长安城里,李世民带着房玄龄在两仪殿对着地图疯狂研究。
就在刚刚,传信兵八百里加急送回李靖奇袭突厥的消息。
“按照碛口到铁山的距离,恐怕现在战斗已经结束,或许颉利已经再次成为阶下囚。”
李世民眼中精光迸射,以李靖的能力,没道理弄不过颉利。
“这个李靖,简直胆大包天,没有陛下命令就敢私自动兵,他眼里还有没有陛下?”
“以后要是都有样学样还了得?”
房玄龄同样没有怀疑李靖的军事能力,只是对李靖私自开战很不满。
“哈哈,玄龄呐,你也没少上战场,应该知道机不可失的道理。”
“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事事都等朝廷决策,再好的战机也抓不住。”
“现在才传回来战报,再把朕的命令传回去,颉利早跑了。”
李世民朗声大笑,并没有责怪李靖的意思。
“可是等御寒之物送去,大军合围,一样稳稳地赢,此风不可助长呐,否则以后众将都有样学样还得了?”
房玄龄想得更长远,依旧觉得李靖的做法欠妥。
“依我看,这不是李靖的错,而是军队制度有问题,缺了一道制约的枷锁。”
“军队听的是主将的命令,而不是朝廷的命令,若是主将生了反心,便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魏征在旁边总结。
“不错,魏征说到核心上了。”
李世民非常赞同,神采飞扬地抬手指了指魏征。
而就在这时,张允济跑进来汇报:“陛下,新罗使臣渡海入河北,向大唐求救,新罗被高句丽攻击,是否召见新罗使臣?”
“嗯?”李世民眉头一皱:“看来高句丽是觉得我大唐对突厥开战,没空管他们,想趁机吞并新罗,高句丽野心不小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