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日,回声小分队第一次线下聚餐。
地点是虞遥选的,几人到时都忍不住惊艳。
这家店早年间是戏楼,现在改版成了饭店,推开雕花木门,十二扇檀木屏风将大厅隔成雅座,每道屏风都拓着戏装图,屏上水袖仿佛要活过来。最中间还有个中央戏台,上面还有演出表,每天的特定时间会有京剧名段表演。
苏柒、简疏、赵曼曼、虞遥先到的,点完菜正在聊天,突然楼下开始响起熟悉的曲调。
是苏柒在歌手组比赛时唱的《哑戏》。
屏幕上还实景播放着当天比赛的舞台,无数的粒子随唱腔流转,华美的青衣水袖,利落的武生银枪,光影交错间,营造出梦幻的时空错位感。
比赛当天光顾着紧张了,此时以观众角度欣赏,更能感受纯粹的舞台效果,连赵曼曼几人都再度沉醉,更何况第一次看的简疏。
“小梳子,你看柒柒的眼神,简直像是我看到了男大,就差一口吞了。”
简疏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止不住星星眼:“真的好厉害,尤其是最后一句唱腔。”
虞遥在此时想起来:“对了柒柒,你知道吗,你有粉丝后援会了。”
赵曼曼“哇”一声:“我们柒柒终于也有小粉丝了吗?”
陈一航在此时走进包厢,先脱下最外层脏兮兮的雨衣,再摘下全副武装的头盔,最后挑了个距离赵曼曼最远的位置坐下,还不忘吐槽:“粉丝后援会?真不容易,10个粉丝能凑齐吗?真的不是其他人的黑粉伪装的?”
简疏看了眼窗外,根本没有雨,也不知道这人一身的泥浆是哪来的。
其他人对他的行为都见怪不怪,虞遥竖起手指摆了摆,否定了10个的猜测。
赵曼曼满怀期待:“难道一百个了?”
虞遥摆摆手。
“两百个?”
简疏有点不理解,她不怎么关注娱乐八卦,在她看来,苏柒又会写剧本又会唱歌,长得还这么好看,在娱乐圈怎么也该是百万粉丝级别的吧?怎么她们表现得像没见过粉丝一样。
虞遥拿出手机,刚刚四位数的粉丝量把赵曼曼吓了一跳。
“一千?你买粉了?”
“nonono,这可都是活粉!”
几只脑袋凑一起研究,正兴高采烈呢,赵曼曼发现粉丝签到和话题度都不高。
这实在不像真粉丝。
果然,不只是赵曼曼怀疑,某平台超话里也有人嘲笑苏柒买假粉,尤其是白雨栖的粉丝,直接将话题挂了出来。
虞遥不好意思的咳了声:“确实都是活粉,就是年纪有点大。”
赵曼曼随机点开几个粉丝,发现人均年龄50+,头像不是岁月静好,就是荷花莲蓬……她呆愣愣翻了翻,才发现原来这些都是来自戏曲爱好群,他们要么是被苏柒的戏曲舞台吸引,要么是因为《哑戏》这首曲子,再不然就是苏柒那最后一句的唱腔,日常都是分享各种戏曲大舞台和养生小知识。
陈一航笑喷了:“我嘞个老年合唱团啊,上次见到这种粉丝结构,还是一位德高望重老艺术家的粉丝群。”
几人都有些无奈,但也只能劝自己,柒柒早晚也是老艺术家,现在就当提前预演了。
这顿饭大家吃得很开心,吃完刚好碰见楼下戏台的表演开始了,大家干脆又点了茶点,开始听戏。
听了没一会儿,居然发现隔壁屏风的人在讨论《哑戏》,他们似乎是附近老年戏曲社的,听谈话的意思,对《哑戏》背后的故事很感兴趣,甚至想投资一部相关的电影。
虞遥眼睛“噌”地一下亮了,直接从包里拿出随身携带的《民国十三绝》剧本,和赵曼曼这个e人一起,敲了敲隔壁的屏风,上门自荐了。
没一会儿,两边的屏风被移开,开始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的策划书里包括了苏柒最早做的粗剪视频,陈一航做的《哑戏》灯光设计,还有苏柒先前写的剧本大纲……每一份都精美详细,能看得出对戏曲的满满诚意。
果然,这么一份东西,越是专业人士越是能体会其中的好。
又听虞遥说这个项目一直没办法展开,是因为没有投资,戏曲社领头的老人开口:
“小姑娘,如果你能把这个故事全都做出来,我们愿意给你投钱,多少都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