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云泠接过圣旨,却没看,只是望着天边的流云:“我想要的,从来不是这些。”
盛钰抱着孩子,看着他们相视而笑的样子,忽然觉得,这秋日的阳光,比任何时候都要温暖。
巨沙关的城楼重新挂上了大庆的龙旗,盛家军的士兵正在修补城墙。
城楼上刻着新的名字,有盛老将军的,有战死守将的,还有那些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士兵。
盛安长大些后,总爱缠着盛钰问:“娘,外祖父是英雄吗?”
盛钰会指着城楼上的名字,告诉他:“是啊,他们都是英雄。”
滕王只是下牢狱,皇上始终有恻隐之心,滕王确实是个能打的,只拖着时间,说等候发落。
盛安满周岁那日,侯府摆了宴席。
盛钰抱着粉雕玉琢的儿子接受贺礼时,云泠正看着楚萧给孩子挂长命锁。
那锁是纯金打造,上面刻着“国泰民安”四个字,楚萧的手指在“安”字上摩挲片刻,忽然低声道:“北狄那边又不安分了。”
云泠接过侍女递来的密信,上面只有一行字:“滕王旧部在漠北集结。”
她将信纸凑到烛火上,火苗舔舐着泛黄的纸页,很快化作灰烬。
“盛家军的暗卫已经盯上去了,只是。。。”她看向盛钰怀里的孩子,“盛安的身份,怕是瞒不住了。”
盛钰指尖收紧,长命锁在孩子颈间硌出浅浅的红痕。
自打滕王倒台,朝堂上就有人盯着盛家军的兵权,若让他们知道盛家有后,怕是又要掀起风浪。
“我已经让人把盛安的户籍落在了江南,对外只说是远房亲戚的孩子。”她轻声道,“等过两年,就送他去江南读书。”
宴席散时,楚萧在门口截住了御史台的李御史。
那人醉醺醺地拉着楚萧的手:“三皇子,你说这盛家。。。会不会东山再起啊?”楚萧笑着给他塞了个红包:“李大人喝醉了,盛家只剩孤儿寡母,哪有什么再起的道理。”
转身回府时,他看见云泠站在廊下,月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李御史是吏部尚书的人。”云泠道,“他们想借盛家敲打咱们。”楚萧握住她的手,指尖冰凉:“明日我进宫一趟,把北狄的密信呈给陛下。”
第二日楚萧进宫时,陛下正对着一幅《江山图》出神。
御案上堆着奏折,最上面那本的封皮写着“请削盛家军兵权”。“你来了。”陛下指着奏折,“这些人,眼里只看得见兵权。”
楚萧将密信呈上:“滕王旧部勾结北狄残部,在漠北囤积粮草,怕是想趁秋收作乱。”陛下展开密信,眉头越皱越紧:“盛家军现在由谁统领?”“回陛下,是盛老将军的旧部张副将。”楚萧垂首道,“张副将恳请陛下恩准,让盛夫人暂代军职,稳定军心。”
陛下沉默良久,忽然道:“盛家的女儿,随她父亲。”他拿起朱笔,在奏折上批了个“准”字,“告诉盛钰,朕给她三年时间,三年后,兵权必须交回朝廷。”
楚萧出宫时,正撞见吏部尚书带着人往侯府去。
他勒住马缰,看着那队人马消失在街角,忽然觉得这京城的风,比漠北的还要冷。
盛钰接到圣旨时,正在给盛安喂奶。张副将的信使跪在地上,声音带着颤抖:“夫人,漠北的粮草被烧了,兄弟们快断粮了。”盛钰放下孩子,接过信使递来的军报,上面密密麻麻记着阵亡士兵的名字。
“让张副将再撑三日。”她转身从妆匣里取出一支金步摇,“把这个拿去当掉,换成粮草。再告诉兄弟们,等打完这仗,我带他们回巨沙关。”
信使刚走,云泠就进来了:“吏部尚书带人在府外搜查,说要找‘私通外敌的证据’。”
盛钰冷笑一声:“他们是想找盛安吧。”她抱起孩子,走进内室,“告诉他们,要搜就搜,别坏了侯府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