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崔郑雄的内心蠢蠢欲动。不难想象,能参加这个宴会的人肯定都是大唐最顶尖的这批人!如果想办法和其中几人搞好关系,或许还有机会扭转局面!再不济也能为新罗争取一些来自大唐的帮助只是他一介武将,实在是不善言辞!更何况他也分不清大唐权贵的座次,自然也不明白谁的地位更高毕竟他可是看到,那大唐的两个尚书仆射居然坐在礼部尚书下首!难道尚书仆射不是宰相吗?并且不少在朝会上没见过的人居然一个个座位都很靠前崔郑雄脑子都快炸了,以他的智商很难想通其中道理其实他哪里知道,之所以如此排座,完全是因为李道宗乃是郡王,爵位比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高而已至于那些没在朝会上见过的高士廉,国舅的舅舅,在场为数不多能以长辈姿态教训李世民的存在谁叫人家是长孙皇后的亲娘舅呢?萧瑀,六次起复,每次回归朝堂都能担任尚书仆射,堪称大唐宰相届的常青树至于李孝恭,那就更别提了,大唐宗室里除了李世民外,就数他最能打!收蜀中、败朱粲、灭萧铣、定辅公祏!硬生生靠战功从宗室里脱颖而出,一跃成为河间郡王!如今更是大唐宗室的宗正!朝会没在,那是人家懒得去!这仨人,哪一个不是大唐巨擘?说句不好听的大实话,要是李世民不在场,这仨人不开口,谁敢动筷子?在崔郑雄眼里,这几个人估计是地位虚高,没什么话语权!毕竟在新罗,国王的那些叔伯不也都这样吗?念及于此,他又把目光放在了那些空着的座位上。想必这些人该是皇子吧?要是能得到某个皇子的支持,再让皇子在大唐皇帝耳边吹吹风估摸着到时候,新罗所面临的困境就能迎刃而解!就当他沉浸在美好幻想中时,就见中门大开,一袭明黄色太子冕服率先引入眼帘,魏王李泰、晋王李治、吴王李恪等人紧随其后步入了大殿。李承乾在李泰怨毒的目光中,当仁不让的坐在了龙椅下方首位。李泰就算再不甘心,也没傻到在这个场合作妖,老老实实的坐在李承乾下首。紧接着,李治、李恪等人依次落座,有趣的是,李恪等皇子按年纪比李治大不少,但此刻却不约而同的让出了第三个位置。按道理来说,其实李恪该坐在李承乾下首的!毕竟李宽早年夭折,李恪身为李世民的第三子理应坐在李泰的位置上!而李恪选择将位置让给了李泰,估计是因为李泰得宠,如此倒是不难理解。但他居然将第三个位置让给了李治这就有些让人耐人寻味了!李承乾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一幕,嘴角也不由勾起一抹微笑。对于这个自穿来后就没见过的弟弟,李承乾可是好奇的紧!毕竟李世民曾经评价李恪‘因果类我’的!更何况,李恪生母乃是前隋公主,可谓身具两大皇室血脉!不少前朝遗孤可都将李恪视作复辟前隋的希望呢!甚至不少人都觉得,李恪比他李承乾更适合作大唐的继承者李恪似是敏锐地捕捉到了李承乾那意味深长的眼神,他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乖巧的微笑。随即,他轻轻颔首,动作优雅而不失谦逊,迅速落座于自己的位置上。只是他那笑容落在李承乾眼中,似乎藏着几分不为人知的机敏与城府。李承乾摇摇头,李恪的确有几把刷子,但他身体里流淌的血液就注定了他与皇位无缘!不论做什么都是无用功罢了!看看人家小李治,都十五六岁了,那眼神看着还是清澈无比!什么叫伪装?这他娘就叫伪装!谁能想到,原本历史上就是这样一个清纯少年,在李承乾和李泰相继谋反后,顺顺当当的坐上了那个位置!你以为人家傻?你以为人家单纯?甚至直到后世还有人觉得李治能当皇帝全靠命好呢!实际上这小子腹黑的很!你看他坐在那里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实际上保不齐心里想着嚯嚯谁呢!很多人都以为武则天能当上两千年帝制里的唯一女帝,是因为武则天手段高明,李治软弱!但在李承乾看来,实则不然!的确,武则天的帝王心术非常高明,但实际上这些全都是因为她得了李治的真传!为啥武则天中央集权,权术斗争搞得轰轰烈烈,然而对外政治及战争却一塌糊涂?那是因为李治除了中央集权,啥都没教她啊!李治身子骨不行,所以一直以来都把武则天当做巩固皇权的棋子来着!只是没想到,自己走的早,还没来得及安排就突然嗝屁了。这也就导致一代女帝横空出世虽然女帝三造大汉,但你就说她政治手腕强不强吧!但是为啥教出一个女帝的李治却默默无闻,甚至几乎所有人都下意识忽略他呢?在李承乾看来,这便是小李治的可怕之处!手段高明就算了,最可怕的是他还懂得藏拙!整天装出一副傻白甜的模样心机如此深沉,怪不得死的早呢!用某位烤鸭王爷的话来说,小李治心机太重、杀气太大、运气太好,这三件事都夺了天机,所以他注定活不长久!这不,小李治那眼珠子滴溜溜的转,指不定憋着什么坏呢!摇了摇头,李承乾不再关注这几个不省心的弟弟。反正这一世,任凭他们怎么闹腾也不可能翻出什么浪花来了!如果连这点自信都没有,那也太丢穿越者大军的脸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怎么没看见那几个便宜妹妹呢?这种场面,公主应该有资格参加吧?难道说李二凤怕有人再提出和亲?新罗人应该不会干出这么没谱的事来吧?应该不会吧?毕竟已经拒绝过一次了,相信他们脑子没问题的话,应该能明白大唐的态度…………:()开局怒怼李世民:这太子我不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