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懵懂孩童的世界,在这一刻,被彻底撕裂。门后涌来的,不再是充满好奇的“山海”,而是带着血腥与焦土气息的、名为“江山社稷”的庞然巨物。它的重量,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如此冰冷地,压在了她单薄的肩头。窗外鸟鸣依旧清脆,阳光依旧明媚,却再也照不进她此刻被沉重冰封的心湖。御书房内的檀香,仿佛凝固在了空气里。那沉郁的香气不再袅娜,而是沉甸甸地压在绥安的心口,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冰冷的滞涩感。她小小的身体僵在宽大的龙椅上,指尖还残留着那份北境军报粗糙的触感,以及那“折损八百”四个墨字烙下的、滚烫又冰冷的印记。眼前巨大的舆图不再是壮丽的画卷,那些蜿蜒的线条和密密麻麻的标注,此刻都扭曲成狰狞的伤口,汩汩流淌着无形的鲜血。父皇沉稳批阅奏折的侧影,在摇曳的烛光下,如同山岳般沉重,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安儿。”昭永顺帝放下朱砂笔,声音低沉,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寂静。他看向女儿苍白的小脸,那双总是盛满好奇和笑意的清澈眼眸,此刻只剩下茫然和一种被巨大力量碾过的空洞。“可明白了?”绥安张了张嘴,喉咙却像被砂纸堵住,发不出一点声音。她只是下意识地、更紧地攥住了那份军报,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明白?她不明白。她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黑狼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焚粮,更不明白那冰冷的“八百”背后,是怎样的血肉模糊。她只觉得冷,一种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连父皇身边温暖的檀香都驱不散的寒意。“回安宁宫吧。”昭永顺帝的声音里听不出情绪,只有一种深沉的疲惫,“今日,到此为止。”绥安几乎是踉跄着被宫女扶下龙椅的。双腿虚软,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那份沉重的军报被她紧紧攥在手里,如同攥着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她手心发疼,却不敢松开。她低着头,不敢再看那幅巨大的舆图,不敢再看那方沉默的玉玺,更不敢看父皇深邃的眼眸。走出御书房,初夏的阳光明晃晃地刺眼,带着灼人的热度。绥安却只觉得那阳光是假的,是冰冷的。她下意识地缩了缩肩膀,小小的身体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单薄脆弱。明渊如同最沉默的影子,无声地跟在她身后三步之遥。他的目光沉静地落在绥安微微颤抖的脊背上,落在她紧攥着军报、指节发白的小手上。那沉静的眼眸深处,冰封的湖面下,似乎有极其细微的暗流涌动,无声地翻搅着。回到安宁宫寝殿,那股熟悉的、带着淡淡兰草清香的暖意扑面而来。绥安紧绷的神经似乎才松懈了一丝丝。她松开手,那份被她攥得有些发皱的军报无声地滑落在柔软的地毯上。她像只受惊过度的小兽,一头扑进寝殿内铺着厚厚锦被的软榻里,将脸深深埋进枕头,小小的身体蜷缩成一团,无声地颤抖起来。宫女们面面相觑,不敢上前。苏楚歆闻讯匆匆赶来,看到女儿这副模样,心疼得眼圈发红,连忙坐到榻边,伸手想将她搂进怀里:“安儿,怎么了?告诉母后……”“别碰我!”绥安猛地缩了一下,声音带着哭腔,闷闷地从枕头里传出来,“脏……都是血……”苏楚歆的手僵在半空,心头剧震。她看向落在地上的军报,又看看阴影里沉默伫立的明渊,瞬间明白了什么。一股巨大的酸楚涌上心头,她强忍着,柔声道:“安儿不怕,没有血,没有血……都过去了……”“没有过去!”绥安猛地抬起头,小脸上泪痕交错,大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和一种近乎崩溃的愤怒,“八百个!八百个!像明渊哥哥一样的人!死了!烧死了!被砍死了!”她指着地上的军报,声音尖利,“父皇说……一个字……就能活人……也能杀人……呜……”她说不下去了,重新将脸埋进枕头,压抑的哭声如同受伤幼兽的呜咽,撕扯着殿内每一个人的心。苏楚歆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她看着女儿小小的、因为巨大冲击而崩溃的身体,心如刀绞。她伸出手,却不敢再碰触,只能无助地悬在那里。寝殿内只剩下绥安压抑的哭声和窗外聒噪的蝉鸣。空气粘稠得令人窒息。就在这时,那道灰色的身影动了。明渊没有走向绥安,也没有去捡那份军报。他沉默地走到殿内角落的铜盆架旁。铜盆里盛着清澈的、刚从井里打上来的凉水,水面上还漂浮着几片新鲜的薄荷叶,散发着清凉的气息。他拿起搭在盆沿的、柔软的细棉巾帕,浸入水中。冰凉的井水瞬间浸透了棉布。他拧干帕子,动作沉稳,没有溅起一丝水花。然后,他走到软榻边,在距离绥安蜷缩的身体一步远的地方,单膝点地,蹲了下来。他没有说话,也没有试图去触碰她。只是将那块拧得半干、带着冰凉水汽和薄荷清香的棉帕,极其平稳地、无声地递到了绥安触手可及的位置——就在她埋着脸的枕头边缘。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那帕子带着一股沁人心脾的凉意,混合着薄荷叶特有的清爽气息,如同一缕微弱的清风,悄然拂过绥安被泪水浸湿、被恐惧和愤怒灼烧的脸颊边缘。绥安的哭声顿了一下。她埋在枕头里的小脸微微动了动,似乎感觉到了那近在咫尺的、不同寻常的凉意和气息。那气息,不同于寝殿里温暖的熏香,也不同于御书房沉重的檀香,它带着一种来自井底的、最原始的清凉,带着薄荷叶的生机,带着一种……无声的、却异常清晰的抚慰。她迟疑着,极其缓慢地、从枕头里抬起一点小脸。泪眼朦胧中,她看到了那块叠得方方正正、边缘还滴着细小水珠的湿帕子。看到了帕子后面,那双沉静如深潭的眼眸。那里面没有怜悯,没有焦虑,没有她此刻最害怕的沉重和悲伤。只有一片纯粹的、如同亘古冰川般的平静,和一种……难以言喻的、令人心安的专注。仿佛在无声地说:擦一擦。绥安伸出冰凉颤抖的小手,迟疑地、小心翼翼地,碰了碰那块湿帕子。冰凉的触感瞬间透过指尖蔓延开来,带着薄荷的清爽,像一剂微弱的镇静剂,奇异地抚平了她心头翻涌的惊涛骇浪。她拿起帕子,将整张小脸埋了进去。冰凉的水汽瞬间包裹了她滚烫的皮肤,薄荷的清香钻入鼻腔,驱散了那股萦绕不散的、想象中的血腥和焦糊气息。那沉重的、压得她喘不过气的“八百”,在那片清凉的包裹下,似乎也模糊、遥远了一些。她用力地、一遍遍地用帕子擦拭着脸颊,仿佛要擦去所有的泪痕,擦去所有的恐惧,擦去那份军报带来的、冰冷的重量。明渊依旧单膝点地,沉默地蹲在那里。他没有催促,没有言语,只是静静地看着她。那沉静的目光,如同最坚固的堤坝,无声地挡在她与那汹涌而来的、名为“江山之重”的惊涛骇浪之间。他用自己的方式,在这片崩溃的废墟上,为她撑起了一方小小的、带着薄荷清香的、暂时安全的角落。安宁宫寝殿内,那股令人窒息的、混杂着泪水和无形血腥的粘稠空气,被薄荷叶的清冽气息悄然撕开了一道缝隙。绥安将整张小脸埋在那块冰凉的湿帕里,用力地、一遍遍地擦拭着。冰凉的井水浸润着滚烫的皮肤,薄荷的清爽钻入鼻腔,像一只温柔却有力的手,缓缓抚平了她心头翻腾的惊涛骇浪。那沉重的“八百”,那想象中的焦糊与血腥,在那片清凉的包裹下,渐渐模糊、褪色,被挤压到意识的边缘。她终于抬起脸,小脸被擦得微微泛红,湿漉漉的睫毛下,那双大眼睛里的惊惶和崩溃的愤怒已经褪去,只剩下一种巨大的疲惫和茫然,像被暴风雨蹂躏过后的残花。她攥着那块变得温热的湿帕,目光有些呆滞地落在寝殿角落的阴影里。明渊在她停止哭泣、抬起脸的那一刻,便已无声地站起身,退回到他惯常的位置,如同从未离开过那片阴影。他垂手肃立,目光沉静地落在身前光洁的地砖上,仿佛刚才那个单膝点地、递上湿帕的人只是幻觉。只有空气中残留的、若有似无的薄荷清香,证明着方才发生的一切。苏楚歆看着女儿安静下来,悬着的心终于稍稍放下。她轻轻挥手,示意宫女们悄然退下。寝殿内只剩下母女二人,和那道沉默的灰色身影。“安儿……”苏楚歆坐到榻边,声音轻柔得如同叹息,伸出手,极其小心地、试探性地抚上女儿微凉的手背。这一次,绥安没有躲闪。她只是微微瑟缩了一下,任由母后温暖的手覆盖上来。她没有说话,小脑袋低垂着,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疲惫的阴影。“那些……是离我们很远很远的事情。”苏楚歆的声音带着一种刻意的、近乎虚幻的安抚,“父皇会处理好。明渊哥哥……曜哥哥……他们都会守护好大晟,守护好安儿……”绥安依旧沉默。她的小手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块湿帕粗糙的棉布纹理。母后的话像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模糊不清。很远很远?可是那份军报的触感还留在指尖,那冰冷的墨字还在眼前晃动。明渊哥哥就在那里,曜哥哥也去过那里……怎么会远?苏楚歆看着女儿空洞的眼神,心头一阵绞痛。她知道,有些东西一旦被看见,就再也无法真正抹去。她只能更紧地握住女儿的手,试图传递一些无力的温暖。日子在一种微妙的、紧绷的平静中滑过。绥安依旧会去御书房,坐在那张宽大的龙椅上。昭永顺帝依旧会教她认字,给她讲舆图,批阅奏折时偶尔让她在一旁看着。只是,那份巨大的舆图在绥安眼中,再也不是壮丽的山河画卷。那些蜿蜒的线条,那些密集的标注,都像一张无形的、沉重的网,笼罩着她。每一次看到父皇拿起朱砂笔,她的心都会下意识地揪紧,仿佛那鲜红的笔尖随时会滴落鲜血。她变得异常安静。不再像从前那样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只是沉默地看着,听着。那双清澈的大眼睛里,蒙上了一层不属于她这个年纪的、沉沉的雾霭。她开始回避那本《北境风物志》,甚至看到书案上任何与北境相关的文书,都会下意识地移开目光。这天午后,御书房内异常闷热。蝉鸣声嘶力竭,搅得人心烦意乱。绥安坐在龙椅上,面前摊着一本描红字帖。她握着笔,却迟迟无法落下。墨汁在笔尖凝聚,滴落,在宣纸上晕开一小团污迹。“安儿,”昭永顺帝放下手中的奏折,目光落在女儿失神的脸上,“心不静,字便不稳。”绥安猛地回过神,小手下意识地一抖,笔尖在纸上划出一道歪斜的墨痕。她慌乱地放下笔,小脸微微发白:“父皇……我……”昭永顺帝看着她,深邃的眼眸里看不出情绪。他沉默片刻,忽然道:“去外面走走吧。”绥安如蒙大赦,立刻跳下龙椅,几乎是逃也似的跑出了御书房。门外灼热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尘土和花草被晒蔫的气息。她站在廊下,大口呼吸着,仿佛要吐出胸腔里积压的沉闷。明渊无声地跟在她身后,保持着三步的距离。他的目光沉静地扫过她被汗水微微浸湿的后颈,扫过她微微起伏的、略显急促的肩背。绥安漫无目的地在宫苑的回廊间走着。阳光毒辣,晒得青石板发烫。她不想回安宁宫,也不想再去任何地方。心头那股沉甸甸的、无处安放的压抑感,如同这盛夏的闷热,将她紧紧包裹。:()团宠公主亡国后,新朝君臣火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