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网

千千文学网>七零之我要招赘 > 第53章(第2页)

第53章(第2页)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自牧归荑36瓶;天涯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63

第63章

◎点石成金◎

北华大多是老旧木制建筑的房屋街道,滨江路临湖的那栋黄色建筑物显得格外豪华气派。这便是当地的华侨饭店,主楼五层,两边各有一栋三层的裙楼。整个饭店分为三个部门:旅馆部、中餐部和西餐部。

饭店内外种了很多柏树,显得肃穆而幽静。门口是小方石块砌成的路面,表面已磨得很光滑,看上去颇有些年代感。

作为一名珠宝商人,李克俭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还只在欧洲看过这种弹格路,国内其他地方都没见过——北华果然是座有底蕴的城市啊。

这是李克俭第三次从香港过来北华,每次都是下榻华侨饭店。相比较香港那些西化的年轻人,他更喜欢这里年轻人的纯朴踏实和一丝不苟。

正值秋高气爽的季节,饭店在门口摆了些桌椅,侨胞和外宾可以在外面一边吃饭,一边欣赏着街景。李克俭早上起得晚,这会到两点多才坐下来吃午饭。饭店白天也供应西餐,味道和国外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牛排做的比他在香港经常光顾的一家西餐厅还要地道。

他点了一客牛排坐下来慢悠悠地吃着。

距离上次来北华已经一年多。这次李克俭明显发现这座城市和上一次见的有些不一样了。华侨饭店毗邻的两条街上出现了几家个人经营的木器店、钣金店和修理店。清晨和傍晚街道上卖炸油条、麻团、炸糕的摊点也零星地出现了,城区热闹地段充斥着北华拉客三轮车特有的长喇叭发出的刺耳笛声,整个城市透出一股向上的精神气。

虽然大环境仍然相对压抑,但发展经济的势头已经很明显了,北华甚至冒出了个体经济的苗头,老百姓都急切地想过上好日子。

李克俭兴致勃勃地看着饭店门口推着自制木车卖茶水和熟食的中年夫妇,木车上摆满了一盅盅的炒田螺、炒花生米,炒瓜子,香气四溢。

这条街上年轻人又多,不过一会功夫,那炒货竟卖得七七八八。

李克俭不禁莞尔:没准这些个人经营的茶水摊、小吃摊中会出现未来的北华首富也说不定呢!

……

陆赞赶到华侨饭店的时候,李克俭刚吃完午饭,坐在门口的椅子上惬意地喝着茶。

距离两人上回见面已经一年多了。华侨饭店只接待外宾,寒喧过后,两人便一起沿着富沛湖逛逛。

李克俭三十七八的年纪,个头跟陆赞差不多高,身材瘦削,戴着一副墨镜,穿着花衬衫,手上戴着一块大大的金色手表。陆赞知道他那块手表是鼎鼎大名的劳力士,价格刚好是自己两年的工资……

路人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位穿着时髦出位的华侨,李克俭倒是一点认生地跟那些盯着他瞧的人招手,把对方弄得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他一边闲散地迈着步子,一边对陆赞说道:“这次来北华,明显感觉发展经济的信号很强啊!废萤石生意不好做了,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之前不说是想调到平西市供销社,调成了吗?”

说起来他和陆赞认识有四五年了。自打在墨西哥见过当地产出的萤石,李克俭就萌生了将萤石这种色彩鲜艳、透明度高的石头制成工艺品和首饰的想法。

相比墨西哥,中国才是萤石储备最高的国家,价格也更便宜。四年前李克俭亲自到“萤石之乡”安丰县考察。矿山公社那么偏僻的地方哪里见过华侨?他说话带着口音,又拉着矿工问东问西,差点被当地人当成通敌的台湾人,好在最后被正在供销社上班的陆赞仗义相救。

李克俭也因此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听陆赞说安丰县那些氟化钙含量低的萤石都被当成废石处理,觉得很是可惜,便通过陆赞的渠道大量地收购红星的废萤石。

由于给的价格不错,他们一直跟废石厂保持着很好的关系,上头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李克俭因此攒下了不少品相绝佳的萤石,陆赞也跟着发了几笔小财。

直到前段时间日本考察团来安丰,向红星提出了购买了废萤石的想法,当地政府像是一夜之间琢磨过来了,原本没人要的石头突然成了必须严加看管的香饽饽。李克俭收购废萤石也因此搁浅。

在他看来,陆赞这么靠谱又有能力的小伙子在那么个乡下供销社待着,实在太屈才。

不过,陆赞似乎并不这么觉得,他淡淡道:“之前确实是想调到市里,最近发现在乡下猫着没什么不好。这两年……我还是打算在矿山公社先待着,后面啥情况到时候再说。”

他语气很坚决,神色间却有着淡淡怅惘。李克俭正想追问原因,就听到陆赞岔开话题,笑道:“你这次到北华有什么事?是不是又有了啥新的发财门道?”

李克俭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东西递给他:“你先看看这个。”

陆赞接过来看了一眼,是个白色石头刻的青蛙,做工算不上细致,但巧的是青蛙的两只眼睛刚好是白色石头上的两点深色岩石,浑然天成,透着一股野趣。他拿起石头对着光看了看:“这是萤石吧?”

李克俭点了点头:“确实是萤石。现在国际上对萤石有个称呼,‘软水晶’。国外很多华人盖房子,都要埋一颗水晶球在地基底下,图个好彩头。天然水晶稀缺,价格又贵,不少人把目光投到萤石上,想着用‘软水晶’做成球来代替水晶镇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