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
陆赞眼眸微闪,顺势将那串葡萄揣进自己兜里。
*
第二天一早,盼娣和陆赞在北华大学门口和孔淮夫妇俩会合。
:。
昨天晚上,孔淮激动地和妻子说起自己发现了一个学美术的好苗子,并且把盼娣在湖边画的人物速写绘声绘色地跟妻子描述了一遍。
孔淮的妻子听了也起了一分惜才的心思,见到盼娣便格外热情。两人领着盼娣和陆赞在校园里逛着,还带着盼娣去了他们的画室和工作间。
孔淮的妻子看上去比他要大个几岁,也是美术系的老师,教雕塑的。
盼娣很喜欢这对夫妇,他们俩有种知识分子特有的天真和单纯,初次见面一点隔阂都没有。
美术系的画室和工作间虽然简陋,但很整洁,看得出来平时经常打扫。路上遇到的学生举止沉稳,纯朴大方,没有任何浮扬之气,大多数年纪看上去都要比盼娣大一些。
欣赏完了孔淮老师一副快要完成的油画作品,盼娣又被他们带到了北华大学的板报长廊。
孔淮热情道:“林同志,黑板报应该是你们在矿区的重要宣传阵地吧?不妨来看看我们这学生们创作的黑板报。”
陆赞全程背着手跟在他们后头,听着林盼娣跟这对画家夫妇交流各种他听不太懂的画画方面的事儿。
看着林盼娣神采飞扬如鱼得水的模样,仿佛已经和这所学学校融为一体了,过路的人估计都以为她就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吧。
陆赞站在后面,身影看上去有些落寞。他扫了眼两旁的黑板报——也没见画得多好嘛!
66
第66章
◎识好◎
国庆假期结束,供销社便开始忙碌起来。
矿山公社是个半乡半矿的农村,务农的人口占了总人口的一半。十月第一个礼拜,每天都有各个大队的农民来公社上缴统购粮。
公社里有两个上缴点,一个是粮站,一个是供销社。四里八乡的老乡们推着架子车,载满收上来的粮食,步行十几公里来到公社。
供销社门口半夜就有人排队,早上一开门,队伍已经排了一公里长。店里师傅们忙得打跌,白天忙收购,晚上忙盘点。
为了省时间,大家吃住都在店里。陆赞也有好几天没回去了,工作忙起来倒没时间胡思乱想。
收购粮食,店里六个师傅分成三组,新来的女售货员徐梦梅非要跟陆赞一组,理由是她跟陆赞年纪相近,更处得来。李主任拗不过她,只好同意了。
陆赞以前一直是跟毛师傅搭档的,这次老毛也不知道发什么神经,跟楼下的刘师傅搭档了。搞得他只好跟徐梦梅一组,反正就一个礼拜的事儿,跟谁搭档对他来说都一样。
店里几个老师傅都在供销社干了好多年,家里女人知道自家男人收粮的时候是最辛苦的。集体灶粮食紧张,虽然用公家的油,但都有定数,一分一厘都不能多用。
这几天从早到晚累得眼花花,集体灶那点油水哪里够填饱肚子,下馆子荷包又受伤。每年这个时候,店里几个师傅的家人都会送些吃食过来。
头一天刘师傅家里人给他送了烧好的饭菜,第二天毛师傅老婆又托人送了两个西瓜过来。
毛师傅倒是很大方地拿出一个西瓜破给大家吃,一人分到两块。陆赞一个人坐在长条凳啃西瓜。他休完假理了个发,头发短得快要贴头皮了,俊美的五官愈发显得凌厉。
徐梦梅的眼睛一直粘在他身上,看他闷不作声地坐在一旁吃西瓜,便挨上去坐在他旁边,温柔道:“陆赞,咱们不用羡慕他们有人送饭!明天我去买菜,我们搭伙吃饭怎么样?你喜欢吃什么?明天我来做。”
陆赞面无表情,眼眸低垂,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半晌他将嘴里最后一粒西瓜籽狠狠嚼碎咽下,沉黑的眼冷冷看着徐梦梅:“谁说我羡慕他们有人送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