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二月的海城,乍暖还寒,但城市已经开始从冬眠中渐渐苏醒,展现出独特的生机与活力。
数百名国内外记者收到新闻发布会的通知后,纷纷往这边赶。
离得近的,已经到了海城,想要提前采访沈平章,比如港城经济早报记者,林凡。
前不久,他一篇《我眼中的沈平章》,让其名声大噪。
这一次,没有使用旁门左道,便顺利见到了沈平章。
“平章同志,我可以做一个跟访吗,就是你走到哪,我跟到哪,记录你一天的工作状态,让全国人民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科学家。”
沈平章笑着拒绝,“林记者,你的注意力应该放在碳纤维和氮化镓材料上,不应该放在我身上。”
林凡不甘心,“新闻的灵魂是人,如果不能跟访,做个专访,总可以吧?”
沈平章仍然摇头,“要不你去采访我们的宋少校,她可是全程参与了碳纤维材料研发过程。”
轮到林凡摇头了。
上次宋潇给他一种很高冷的感觉,他可不敢轻易招惹这位女军官。
林凡猛然立正,仿若宣誓。“平章同志,我本人的立场非常坚定,永远支持大夏,我写这篇报道的时候,也一定会站在这个立场来写。”
沈平章凝视他片刻,终于同意给他半个小时时间,接受采访。
与此同时,海城市长彭刚却忙得焦头烂额。
新闻发布会中的场地布置、后勤保障等工作,上边全部交给了海城市政府。
海城还没搞过这么重要的活动,彭刚亲自上阵指挥,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全部上街打扫卫生,要让中外记者看到一个干干净净的海城。
“平章这小子了不起,给我们海城长了脸。”
沈伟也忙得不亦乐乎。
过去小半年,他们利用沈平章改造的土设备,已经生产了一批民用碳纤维材料,比如鱼竿。
这一次,他们准备了二百根,要作为礼物,送给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记者。
沈伟正亲自一个个检验,唯恐出现质量问题,给国家抹黑。
省经委主任齐云鹏也莅临指导,“老沈,你的嘴巴可真是密不透风,你们厂竟然已经开始生产碳纤维产品了。”
沈伟嘿嘿笑了笑,“齐主任,不是我想瞒着你,只是军方要下一盘大棋。”
“我明白,不愧是咱们省的改革先锋,给全省人民长了脸,我看全国都要掀起一场向海城机械厂学习的热潮。”
说着,齐云鹏拿起一根钓鱼竿,“别说,又轻又结实,确实比竹竿好。”
“齐主任,这竿子扛过三百公斤拉力测试,海城机械厂出品,必属精品。”
沈伟这句话是借用的沈平章的。
齐云鹏指尖弹了弹竿身,“回头你多准备一点,我跟省里领头推荐,作为全省对外交流的礼物。”
沈伟却蹙眉,“作为礼物可以,但如果免费提供的话。。。。。。”
“放心,给钱。”
。。。。。。
1981年3月16日,新闻发布会当天。
沈平章起了个大早。
但苏小晴比他起的很早,而且已经将早饭做好。
一盘蒸包,六个鸡蛋,四碗粥,一碟小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