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这确定是战斗机?
沈平章声音响起:“这就是大夏未来的战机。”
“先看它的翼身融合设计,大毛的战机还在用传统的机翼与机身铆接,而猛龙将机翼根梢比从5。2缩到3。8,翼尖厚度减少40%,高速机动性提升30%的同时,雷达反射面积能缩小到原来的五分之一。”
有人站起来问道:“沈工,这机翼也太薄了吧,高速俯冲时翼根强度能撑住吗?我们仿大毛战机时,机翼厚度减0。5毫米都会颤振”
沈平章回答:“所以要用整体钛合金框架。用3D锻造技术一体成型,省去1800个铆钉,重量减轻120公斤,强度却能提升50%。”
“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能多带两枚中距导弹,或者增加400公里航程。”
五个飞行员一听,顿时倒吸一口冷气,心脏在胸腔里擂鼓。
多带导弹或者增加续航的意义,他们比谁都清楚,在对战中,已经占据了先机。
可仍然有人质疑,1981年的大夏航空工业,连。战机蒙皮都还在用埋头铆钉拼接,沈平章说的“3D锻造”,简直像天方夜谭。
但沈平章并没有纠结这个问题。
工业大摸底已经开始,无需再多言。
沈平章指着机头下方一个鼓包状的结构,“更关键的在这里,这是无附面层隔道进气道,没有传统的可调斜板和放气门,靠这个的鼓包就能源源不断吸入气流。”
随即,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条流畅的曲线。
“气流流过鼓包时会产生压力梯度,自动把附面层气流推离进气口,在1。8马赫时进气效率比大毛战机高17%,还能挡住风扇叶片的雷达反射。大毛和老米现在还在玩可调式进气道,等他们反应过来,咱们已经领先一代了。”
他又指着座舱盖,“还有这个,整体式水泡座舱,无框设计,飞行员视野360度无死角。大毛战机的座舱盖有四道框,飞行员向后看只能看见铁架子,等发现敌机时早就被锁定了。”
说到这里,沈平章突然提高声音,指向机翼下的挂架,“更狠的是这里,采用复合挂架设计,一个挂点能挂四枚中距导弹,而现在的歼七只能挂两枚。”
“再配上有源相控阵雷达,能同时跟踪12个目标,攻击其中4个。这就是超视距空战,不等敌人看见你,导弹已经飞过去了。”
周平再也忍不住,起身问道:“那得多少个发射单元?一千个,还是两千个?”
“初期版两千四百个。”
沈平章报出数字时,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不可思议。
“每个单元都能独立发射接收信号,老米最先进的战机还在用机械扫描雷达,转一圈才能扫一次空域,咱们的雷达一秒钟能扫五十次。这就叫代差,是用技术把对手按在地上摩擦。”
这节课的最后,沈平章说道:“大毛的战机强调高空高速,老米的强调能量机动,而猛龙,要的是全域制霸,能打超视距空战,能玩近距离狗斗,能从简易跑道起飞,还能挂载激光制导炸弹炸目标。”
在场之人无不听得热血沸腾。
可就在这时,一个飞行员站了起来,大声问道:“请问沈工,我们多久能开上猛龙战机?”
这是一本重生年代文小说,请增加人物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优化对白,增加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