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这一天,丁海涛邀请唐振河,以及112厂厂长褚兴国,开了个会。
“我觉得平章同志设计的猛龙战机已经无需多言,工业大摸底也进入了尾声,很多材料大夏都能生产,我看,该给高层递报告,申请正式立项了。你们两位觉得呢?”
112厂厂长褚兴国立刻表态,“丁老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112厂现在就等新项目下锅,只要立项,我们全力支持。”
唐振河也没意见,“确实应该马上立项,猛龙方案,比我们空军现有的歼八II强出代差,必须搞。”
但他现在隐隐约约发现,航空工业部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空军似乎要听他们指挥了,很被动啊。
要知道,沈平章可是空军的人。
唐振河看向丁海涛的眼神多了几分锐利,“丁老,这项目得由我们空军牵头。平章是空军特招的技术顾问,战机最终要列装部队,我们最清楚前线需要什么。”
丁海涛眉头微挑,“唐司令这话虽然说的对,但是,从设计到生产,哪个环节离得开我们航空工业部?”
“可沈平章是空军的人。”唐振河加重了语气。
褚兴国夹在中间,尴尬地摸了摸后脑勺。
他心里门儿清,这哪是争牵头权,分明是在争沈平章的主导权。
谁能把那个年轻人攥在手里,谁就能在未来的航空格局里占得先机。
他也想把沈平章挖过来,无奈实力不允许啊。
最终,还是丁海涛先松了口,毕竟战机立项是头等大事。
“我看这样,先联合上报,署空军,航空工业部和112厂的名,先立项再说。但我得把话放这,技术层面,还得听平章的。”
“这没问题。”唐振河爽快应下,他要的是主导权,至于技术,沈平章的本事他比谁都信。
三天后,一份厚厚的立项申请摆在了高层的办公桌上,附带的还有沈平章连夜赶制的可行性报告。
一周后的高层会议上,当大领导指着投影里的猛龙战机,说出“可实现、能超越、有基础”九个字时,立项申请全票通过。
消息传到航空工业部时,大家齐齐唱起《歌唱祖国》。
可欢乐的气氛没持续多久,唐振河就找到了沈平章。
这位司令今天特意穿了笔挺的空军常服,肩上的将星在白炽灯下闪着光。
“平章,跟我回空军,我已经让人给你收拾好了新办公室,项目组班子都搭起来了,就等你这个总师到位。”
他话音刚落,丁海涛出现,“平章不能走。”
唐振河眉毛一挑,“丁老,你这是什么意思,平章当时过来,只是帮忙。”
丁海涛却道:“锑化铟晶体还没搞出来,这是相控阵雷达的核心材料,没有它,猛龙的千里眼就是摆设。平章得留下来帮我们。”
“老丁这是强留?”唐振河的脸色沉了下来,“我再强调一遍,沈平章是空军的人,他回去后,同样要设备有设备,要人手有人手。”
“沈平章不能走。”丁海涛寸步不让。
两个加起来快一百二十岁的老人,争得面红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