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徐真看了侄子徐璆的信,眼中露出不可置信的眼神。
“甘宁的招贤书竟然敢打出‘无论士庶,唯才是举’的口号,他不怕得罪天下士族吗?”
徐琨笑道:“其实孩儿能理解,他招募士族,谁会理睬他?招募不了士族,他就打寒族的主意,这也是一个办法,堂兄说他很务实,我也赞同这一点。”
徐真心中一动,他忽然意识到,这对徐家其实也是一种机会。
他徐真是士族,但不是所有姓徐的族人都是士族,相反,士族只是极少数,大部分徐家子弟都出身寒门。
寒门是什么?没落的贵族世家叫寒门,贵族世家五服之外的远房亲戚叫庶民,有房宅田产的中产阶级叫布衣。
所以徐家也有很多寒门,徐盛连寒门都不是,只能叫庶民,所以徐盛在孙贲手上不受重视,投奔甘宁后,已被封为都尉、别部司马,明明是好事,自己为何还不高兴呢?
徐真心中其实只是一个结,那就是徐盛未经自己同意便擅自投降甘宁,不过他现在已经想通了,徐盛当时如果不投降就是死,根本没有时间请示自己。
一旦解开了这个结,徐真的思路也豁然开朗,如果甘宁发展不错,徐家也可以在甘宁身上投资。
“你说得对,让徐璆好好关注甘宁。”
世家之所以被称为世家,就在于他们长期稳定,不管天下如何变幻,他们依旧巍然不动,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就是善于投资,这个投资不是指金钱投资,而是指人才投资以及多头下注。
他们不会在熊掌和鱼中二选一,而是鱼和熊掌皆为我所用。
徐真当即派人将徐盛的母亲和兄嫂送去南昌县,同时亲笔给甘宁写了一封信,徐盛就算是徐家对甘宁的第一笔投资。
。。。。。。。。。
曹操收到了甘宁的快信,信中解释了他夺取彭泽的原因,原因是陈兰和雷薄仇恨曹公言而无信,不肯封他们爵位,他们已有投降孙策的迹象。
‘宁为自保,不得已才出兵彭泽,铲除二贼,不能影响曹公大计’。
甘宁又在信中继续写道:“宁闻吴侯屯重兵于京口,昼夜操练,随时北伐,宁若有私心,完全可以等江东军北伐后再夺豫章,但宁为曹公大局,愿冒江东大军压境之险,毅然进攻海昏,兵指南昌,发动攻略豫章之战,就是为了拖住江东北伐大军,宁诚意昭昭,公岂能视而不见?”
看完甘宁的信,曹操确实感受到了甘宁的诚意,虽然攻打陈兰、雷薄明显是借口,曹操也看得出来,陈兰、雷薄抱怨归抱怨,谅他们也不敢投降孙策。
但甘宁完全可以选择孙策大军北伐后再夺取豫章郡,但他提前发动了夺取豫章郡之战,确实牵制住了孙策,这个甘冒风险的诚意,曹操能体会到,甘宁应该是为了大局着想。
事实上,甘宁是担心孙策北伐之前先剿灭自己,报一箭之仇,所以他才趁冬天的机会抢先拿下豫章。
甘宁当然不会给曹操说实话,而是一口咬定,他就是为了顾全大局,道理也完全说得通。
曹操决定兑现自己的诺言,安排朝廷封甘宁为豫章太守,但就在这时,曹操又收到孙权的奏折,孙权愿归附朝廷,并承诺永不北伐,但希望朝廷能封自己为扬州牧,领江东六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