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婶看了三婶笑着说:“大嫂还不好意思了。”
余淑英走出来:“小语和云萍都在笑你们俩呢。”
小语和云萍摆摆手:“你们尽管说,不用在意我们。”
一群人说说笑笑,就把食材准备出来了。
第二天,赵玉华一家子一大早就来了,不仅他们一家来了,就连她公公婆婆,几个姑姐姐夫也来了,除了丰收冬梅,三个姑姐都没带孩子来。
开着拖拉机,一到家门口,他们就一箱一箱往屋里提东西。
赵锦城在旁边瞅着,忍不住和自家四姐嘀咕:“杨家这回真下力气了,比三姐结婚时给的礼还重。”
赵锦舒失笑,不说其他,就说三姐那图书馆的工作,就值得他们上心。
余淑英和赵建忠笑着出来迎他们,杨家几个姐姐厨艺都是拿得出手的,东西一拎到屋里,她们就捋起衣袖过来帮忙干活。
杨大姐夫当兵时,在炊事班干过,会做大锅饭,就在旁边给他们请的大厨打杂递东西。
至于赵建忠这个主角,哪怕原先也是大厨,今天也没人喊他干活,他只能坐在那儿陪客人说话。
等到余淑英娘家人过来,更不缺人干活了,一窝蜂挤到搭灶的地方帮忙。
一院子人忙得热火朝天,十点多钟,王小麦娘家人也到了,王家大舅妈二舅妈也想过来帮忙,被余淑英拦住了:“你们歇着,该准备的都准备的差不多了。”
十一点多,赵卫东一家四口才带着他老丈人还有丈母娘过来。
张盼晴一来就喊公公婆婆:“爹娘,我们来帮忙。”
今天大喜日子,余淑英懒得和她计较:“你歇着吧,到处都是油,别把衣服弄脏了,该洗的洗了,该切的切了,都忙完了。”
三婶在旁边打趣道:“卫东,你们再晚来一会儿,擎等着上桌吃饭了,住在镇上离得远就是不方便,你爹娘有啥事,半天到不了家。”
冬梅一脸茫然:“镇上到家里不就十分钟吗?我们家比镇上还远呢,八点多就到了。”
张盼晴一下子涨红了脸,三婶说话也太不给小辈留面子了。
旁边三个孩子,也很不自在。
赵文雅见她妈僵着脸,心里一阵烦闷,只觉得尴尬无比,越长大,越烦自己的爸妈,他们做的很多事情,都让她看不惯。
他们明知道爷爷过生日,家里要来很多客人,还在家里磨磨蹭蹭,说什么等外公外婆来了,一起过来,这一等就等到了十一点。
难道不等外公外婆,他们就找不到爷爷奶奶家了吗?
赵红兰哼了声:“几个孩子都在旁边看着呢,他们对自己爹娘都不上心,将来他们儿子也有样学样,咱们等着瞧。”
张盼晴下意识看向自家儿子,赵俊才撒腿跑开了。
张大娘见她们奚落自家闺女,当然不乐意了,尤其看到外孙跑走了,心里不停骂白眼狼,白疼他了,笑眯眯转移话题:“这嫁远了就是不好,看看这亲家都来了,他们小姑嫁到京都,娘家有啥事,婆家人一个都来不了。。。。。。”
赵建忠远远地听到这话,就走过来说道:“就是没来人家心意也到了,这次锦舒回来,给拿了不少好酒好烟,都是她公公婆婆还有大伯大伯母准备的,今儿中午咱们就喝锦舒她公公婆婆买的酒,我这一年到头抽的烟,喝的酒,都是瑾台给我买的,我和余淑英身上穿的,都是瑾台锦舒置办的。。。。。。”
赵红兰听到这话,笑了起来:“这人啊,有没有心,跟那远近可没有关系,没有心,你就是住在镇上,不也快到中午才来吗?不知道的还以为来的是亲戚,不是儿子儿媳妇呢?”
张大娘见她说着说着,又说了回去,忙找了个借口:“哎呀,这事怨我,我刚出门就头疼,这不卫东就带着我去取了点药,所以来晚了。”
她不解释还好,她一解释,赵红兰更来气:“卫东真孝顺啊。”
张大娘笑着道:“他们一直都孝顺。”
赵红兰看向赵卫东,话锋一转问道:“就是不知道前几天你爹冻伤风了,你给他取药没有?”
赵卫东支吾道:“我,我不知道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