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网

千千文学网>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232章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第1页)

第232章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第1页)

“此事,稍后朕下旨,你自行选人便是。”“毕竟,这衙门唯你正三品,其余不过从五品!”此言一出,新番邦外交司的品级便定了。胡大老爷闻言却一愣。他并非觉得品级低,而是觉得是否高了些。他莫名其妙地晋升为了三品官员,还是新设的一处与六部平级的衙门主管?那以后岂不是得应付诸多事务?光是想想就头疼!不行!胡大老爷当机立断,决定找两个可靠的助手来帮忙。若不如此,到头来累的不还是自己?想到此处,胡大老爷心中有了计较,望着朱元璋拱手说道:“陛下,臣还想向陛下请求一人!”“哦?又是谁入了惟庸的眼,说来听听。”朱元璋对胡大老爷看重的人才,多少有些好奇。毕竟,胡大老爷虽看似散漫,但骨子里的傲气却丝毫未减。寻常人等,他岂能看得上?胡大老爷直言不讳:“乃是正在修撰洪武大典的一位和尚,俗名姚广孝,法号道衍。”听闻只是个修书的和尚,朱元璋不禁有些轻视,没怎么多问便点头应允。事情至此,尘埃落定。胡大老爷离开了皇宫。但此时的他,已无法直接回府。手持圣旨的他,得去筹备他的番邦外交司了!揣着刚接的圣旨,胡大老爷走出皇宫,脸色顿时垮了下来。唉,又被坑了。这糊里糊涂地被召进宫,果然没好事。这不,只是随便聊了聊,就多了一个差事。这简直就是苛求于人。幸亏自己反应快。若全交由朱元璋处理,还不知会搞出个多么吓人的身份来。到那时,岂不是要忙得不可开交?一想到此,胡大老爷便感到格外心烦。他瞪了一眼跟在自己身后从宫里走出来的名叫宋德的小太监,不悦地命令道:“去,拿着圣旨,先到户部要地,再去礼部、鸿胪寺给本官要人!”“然后把名单整理好送到我府上!”“本官等着要!”宋德是宋利的“义子”,这是第一次跟着胡大老爷办事。这小子或许是在宫里有宋利这个干爹撑腰,养成了骄横的习惯。面对胡大老爷的安排,他竟笑嘻嘻地回答:“哟,胡大人,您这安排真是周到!”“以往能这样安排我的,可只有皇上呢!”听着这怪腔怪调的话,胡大老爷不管此刻是否在宫门前,抬腿就踢。“娘的,在老子面前装腔作势,你算哪根葱?”“老子就安排你了,怎样?”连踢了好几脚后,胡大老爷拍了拍身上并不存在的尘土,看着瘫在地上的小太监,冷笑道:“怎么?”“以为有宋利当干爹,就能到处嚣张跋扈了?”“你可知道,老子火起来,连宋利都敢踢!”“你这样的小角色,老子一句话就能把你打发到出海的船上!”“到时候,老子连张纸条都不用,一个眼神,你就得葬身海底!”宋德一听这话,整个人都吓软了,连忙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胡爷,胡爷,小的错了,小的知错了!”“我一时糊涂,真是该死!”“求胡爷开恩,饶我一次吧!”一旁的禁军丝毫没有上前帮忙的意思,反而悠哉地揣着手,乐得看戏。别看他们守在宫门口,实际上与太监们关系并不融洽。如今见到近日颇受重视的小太监宋德,在光天化日之下被胡大老爷如此折腾,他们简直乐见其成。同时,心中对胡大老爷也多了几分敬佩。这位爷,真是豪横至极!竟敢在宫门口直接动手!而且看这样子,如果对方不低头认输,恐怕就难逃一死!在场的禁军将士们,包括跪在地上的宋德,都深刻体会到了胡大老爷的名号意味着什么。胡大老爷瞥了一眼额头已出血的宋德,不屑地摆了摆手:“罢了,看在你主子的份上,暂且饶你一命!”“赶紧去给我办事,慢了要你命,办不好,你同样得死!”“办完事回去,你爱怎么告状就怎么告状,我不在乎!”“将来若有机会,你尽管冲我来!”“但再有下次,你再敢啰嗦,你就死定了,就算你主子求情也没用!”“明白了吗?”“明白,明白,我这就去办事!”宋德一边慌忙应答,一边连滚带爬地起身,向远处狂奔而去。那狼狈的模样,让人不忍直视。今日这一教训,宋德定当铭记终生。至于告状、报复之类,他此刻早已不敢再想。此刻,他才恍然大悟,胡大老爷真正的王牌,并非他进出皇宫的自由。而是此人,全然无惧惩罚。不过处死一两个小太监,大不了就是丢官罢了。但对胡大老爷而言,丢官?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正求之不得!尽管来吧!这样的人,又能如何报复?因此,宋德一边懊悔不已,一边乖乖地为胡大老爷奔走效劳。有圣旨撑腰,加之胡大老爷的威名,这番邦外交司的筹备异常迅速。衙门选址礼部旁,颇为幽静。从礼部、鸿胪寺调来的人员,仅三日便已到位。在新衙门的个人办公室里,胡大老爷直面一脸困惑的道衍和尚,直言不讳。“道衍,是我亲自点名要你来!”“因为我知道,你心志不定。”“身为和尚,本应六根清净,而你,却怀揣乱世之心。”“可惜,大明不会给你这个机会!”“但这番邦,随你折腾!”胡大老爷未给道衍和尚插话的机会,当即详述了番邦外交司的职责与任务。道衍和尚越听越兴奋。之前编纂洪武大典令他深感压抑。修书虽是读书人的梦想,但他不仅仅是读书人。他渴望成为谋士,梦想翻云覆雨。大明初建,哪有他施展的舞台?如今,胡大老爷竟慧眼识珠!他一身才华,终于得以施展。然而,胡大老爷虽将道衍引入番邦外交司,对道衍和尚的了解却多限于演义与电视中的形象。此人究竟有何能耐,是否真如传闻般神奇,胡大老爷决定试探一二。恰逢其时,胡大老爷直接发问:“海外万里之外,有片大陆散落着十几个国家,它们拥有技术、人口、粮食与商贸,即将崛起。”“届时,必将成为我等的海上劲敌!你觉得该如何遏制其崛起?”道衍略作思考,沉稳回答:“若大军能提前出动,彻底剿灭,自是上策。但既远隔万里,动武不便。”“大人或许可考虑在首次交易中,将五石散卖予他们?”提及五石散,胡大老爷猛然惊醒。这计策,真够狠毒!胡大老爷稍加思索,便品味出其中深意。这不正是当年带鹰那套贸易策略的翻版吗?带鹰之所以挑起战争,不就是为了以贸易轰开国门,从大清捞取白银吗?那时的东方,虽表面闭关锁国,但私下海贸从未断绝。大量货物销往海外,换回的是滚滚白银。即便是工业革命后的带鹰,在商贸领域也难以占据上风。何必拘泥于用工业品对抗大清那些宛如艺术品的日常商品,还不如直接推出。它成本低廉、利润丰厚,易使人成瘾,更能削弱大清的国力。如此诸多益处,带鹰何乐而不为?而今道衍的做法却截然不同。大明一旦与欧洲建立贸易联系,胡大老爷毫不担忧大明商品的销售。对于那些见识短浅的欧洲人而言,如今的大明无疑是世间的璀璨明灯。千年的文化、工艺、美学等,对蛮荒的欧洲而言,无疑是降维打击。当充满东方传统之美的“艺术品”登陆欧洲,那些贵族定会为之疯狂。他们本就无所事事,且手握大量金银。若欲不劳而获,大明绝非他们能随意摆布的小国。因此,他们只剩一条路可选——购买!且需高价购买!胡大老爷虽未亲眼目睹,却坚信此景必将上演。毕竟,工业革命后的欧洲尚且难以抵御东方文化的侵袭,更何况这个时代。然而,在此情境下,道衍竟提议将五石散纳入贸易之中。这简直是要将欧洲彻底掏空!先以精美“艺术品”赚取一笔,再推出魏晋时期“名士必备”的五石散。欧洲那些爱面子的贵族,岂能抵挡得住那“飘飘欲仙”的诱惑?欧洲,已无力回天!道衍仅一提议,胡大老爷便已断言其结局。欧洲,已无可救药。“道衍,你的想法甚妙!”“本官还怕你胆小不敢筹划呢!”“无需畏惧,对本官而言,原则仅有一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们的战船、商船前往,绝非为了交友。”“本官很直接,钱财我要,奴隶我也要,先进技术我还要!”“简而言之,把所有好东西都带回来,再趁机将对方摧毁,我们的任务才算圆满!”“你可有信心?”道衍闻胡大老爷此言,原本平静的心境瞬间激荡,激动得浑身颤抖。即便是稳重如他,此刻也躬身拱手,高声回应:“下官领命!”道衍内心激动万分!实在不易!自被胡大老爷录用后,他本以为能施展所学。不料却被派去修订《洪武大典》,且一修便是两年。苍天啊!他不过是个有学问的和尚。怎就被认为是修书的好人选?更关键的是,他还无法离开。他也曾想过辞职。但他与解缙都是胡大老爷亲点之人。辞职?可以!但需胡大老爷签字!,!否则,谁敢放人?难道胡大老爷不当丞相了,就管不住几个小官了?当然,也有能与胡大老爷抗衡之人。但那些人若非因利益之争,怎会轻易与胡大老爷为敌?更别提为了道衍这个无名和尚!呸!道衍何足挂齿!正因如此局势,道衍被牢牢绑在修书之务,动弹不得。两年时光!道衍这两年如何煎熬,无人能知!若非修行有所成,他恐难以支撑。他素来志在搅动风云,颠覆天下。岂料,竟沦为籍籍无名的编纂?所幸,胡大老爷既是他的绊脚石,亦是他的救星。正当道衍濒临崩溃之际,胡大老爷现身了。并且,赐予了他朝思暮想之物。闻听胡大老爷的安排,道衍激动万分。极好!尽管放手一搏!阴谋诡计、狠辣手段、阴损招数,尽管施展便是。剖析人心、撩拨欲望、顺水推舟、火中取栗……与胡大老爷一番简谈,道衍只觉脑中灵感喷涌而出。“大人,您还有何吩咐?”“若无他事,下官欲先将些许想法笔录整理。”“待您审阅后,下官即刻着手安排下属执行!”道衍之工作热忱,令胡大老爷大为满意。嗯!道衍无需选择!看他这主动效劳的模样,何其美妙!你若不主动,老爷我何以逍遥。于是,胡大老爷的态度愈发和煦。:()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