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网

千千文学网>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236章 赏大大的赏(第1页)

第236章 赏大大的赏(第1页)

这职位,已令人坐立不安。心中暗自嘀咕,同时为朱雄英把脉,院正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笑意。“恭喜皇上、皇后、太子、太子妃,皇孙已度过最危险时期。”“其实,我等治疗只是辅助,关键是皇孙殿下身体较之前健壮了许多。”“若无此基础,我等再有能耐,也如浮萍无根。”院正此言,让朱元璋恍然忆起。“哦,对!”“这都是惟庸在宫中教导时安排的。”“他曾言,增强体质,胜过灵丹妙药。”“现在看来,惟庸确有远见!”朱元璋由衷感叹。念及此,他猛地一拍大腿。“不行!惟庸间接救了朕的孙子,必须赏赐!”“太子,你去安排,让宋利不必再守东宫,去一趟胡府!”朱标见儿子无恙,心中大石落地,连忙遵朱元璋之命去准备礼物。确实,胡大老爷立下大功,若不重重答谢,岂不显得皇家凉薄?赏!大大的赏!别看老朱父子平时节俭,一旦决定赏赐,手笔之大,令人咋舌。胡大老爷在府中打开银库时接到消息,走出府门,望着那长长的赏赐车队,惊愕不已。老朱,何时变得如此慷慨?胡大老爷望着满载赏赐的车队,心中暗自嘀咕。“老宋,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了?”“陛下他们不打算过日子了?”宋利本想向胡大老爷道贺,却被他的问题噎住。宋利苦笑,拉着胡大老爷往里走,轻声说道:“胡爷,您这嘴啊,能不能有个把门儿的?知道您和皇上亲近,但也不能什么话都说啊!”胡大老爷斜睨了宋利一眼。“怎么了?你家皇上还以为自己大方?”“他那吝啬劲儿,大明谁不知道?”胡大老爷此言一出,宋利彻底无语。这话,实在得让人无法反驳。朱元璋的吝啬之名,早已传遍天下。宋利张嘴欲辩,但看着胡大老爷那满不在乎的样子,最终把所有话都咽了回去。此人通透,糊弄不得!罢了,随他去吧!宋利避开了那令人尴尬的话题,转述起此行目的:“胡爷,此番前来,是奉陛下之命,专程送礼的。”“先前,皇长孙突患重病……”“……因此,皇上认为这一切多亏胡爷您的深谋远虑!”“皇上大喜之下,特命太子爷多备厚礼,命我送来。”胡大老爷惊讶地望着宋利。并非因礼物而惊讶。礼物再珍贵又能如何?他真正在意的是,朱雄英竟悄无声息地经历了生死危机。“此事,是真的吗?”“为何我毫不知情?”有此疑问也不足为奇,毕竟他在宫中的消息一向灵通。家中既有担任太子妃的堂亲,还有位出自宫中的公主。宋利对胡大老爷的疑问并不意外,他敬佩地竖起大拇指:“胡爷教子有方!”“当时皇上和皇后都慌了神,忽略了许多。”“太子妃到场后,立刻出示太子爷和自己的令牌,命我封锁宫廷。”“尤其是东宫,谁敢泄露半句,先斩后奏!”“那气势、那胸怀,真是胡爷教导有方!”听宋利这般解释,胡大老爷这才明白。哦,原来还有小月儿的一份功劳。难怪朱元璋突然变得如此客气。原来是将两件事的奖赏合并了。对于小月儿的这番作为,胡大老爷心中自然是满意的。看来,自己从前的教导确有成效。小月儿愈发有了皇后的气质。甚好!胡大老爷心中一喜,连对付宋利的心思都淡了。他坦然收下赏赐,随手便打发了宋利。他并未像其他人那样,对皇上的赏赐表现得过分郑重或激动,而是如同收到朋友的小礼物一般,淡淡地吩咐胡义将其归入府库登记。宋利也不在意这些虚礼,毕竟这些对普通官员或许有用,但胡大老爷的身份已非比寻常。待宋利离去,其他人也被挥退,胡大老爷独自在书房中,细细思量起朱雄英之事。若真如宋利所言,是因自己让朱雄英锻炼而躲过一劫,那自己岂不是已悄然改变了历史。且朱雄英活着,对胡大老爷的好处远大于其死亡。此事若换作其他穿越者,或许会选择自己推翻大明,或任由朱雄英死去,待小月儿生下嫡子后再悉心培养,以期开创盛世。这样做也未尝不可。但胡大老爷不愿如此。这太辛苦了!他就想过个悠闲富足的富家翁生活,有何不可?对胡大老爷而言,他已与老朱家紧密相连,尤其是朱标一脉,更是密不可分。若历史真依朱允炆登基、朱棣行动,继而永乐帝施政,胡大老爷恐怕难逃一劫。朱棣岂会容忍胡大老爷这位开国元勋、朱标之岳父安然无恙?,!故而,唯有朱雄英即位,胡大老爷方能安稳度日。众人皆安,皆大欢喜。与此同时,宫中亦生变故。望着食罢两碗肉粥安然入睡的朱雄英,朱元璋终得宽慰。自担忧孙儿之心境中解脱,他立刻变得不同。“速召毛骧!”仅对宋利简短吩咐后,朱元璋转而用餐。他已一日未进食。此刻,饥饿感涌上心头。正当朱元璋大口吃饭时,毛骧匆忙奔至。毕竟,朱元璋已言“速来”,谁敢怠慢?朱元璋咽下最后一口饭菜,饮下半碗茶水漱口,沉声道:“毛骧,朕命你查一事,务必保密!”“臣遵旨,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朱元璋略作迟疑,轻声道:“查一查!”“查一查朕之孙儿此次突患重病,是否与东宫有关!”毛骧闻言,险些失声。此问岂非要查太子妃?虎毒尚且不食子,太子岂会加害亲子?但查太子妃,亦是棘手之事。然而,毛骧别无选择,只能恭敬领命。朱元璋目送毛骧匆匆背影,眼神略显黯淡。小月儿今日表现出色。然而,调查仍不可或缺。毕竟,这皇位,引得众人垂涎。对朱元璋而言,诸多事务,他心中自有分寸。早先,他便已决定由胖儿子朱标继承皇位。一来,朱标确实出类拔萃,天赋异禀。二来,他想借嫡长子继承制,早日安定皇权更迭。他深恐辛苦建立的基业,最终毁于兄弟反目。迄今为止,一切尽在掌控。朱标太子之位稳固,孙子朱雄英亦在同辈中难寻敌手。换言之,大明三代传承,在他心中已尘埃落定。对朱元璋来说,三代传承既定,后续应无大碍。若真有变,亦非他能左右。他已在能力范围内竭尽全力。朱雄英遇险,他惊恐万分。既因对孙儿的疼爱,也担忧皇权传承受阻。一旦朱雄英有事,朱标之后的传承必将动荡。届时,胡大老爷等势必卷入。况且,东宫不仅有太子妃胡馨月,还有其他妃嫔。一旦局势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尽管事情勉强告一段落,朱元璋仍决定对胡家进行一番彻查。他心中并不认为胡家会牵涉其中,但防范之心不可无!即便是极小极小的概率,他也必须扼杀于萌芽之中,以求心安。显然,在这方面,毛骧颇为可靠。手持朱元璋亲笔手谕,毛骧在宫中如鱼得水,调查起来毫无阻碍。他想问谁便问谁,想查阅何种记录皆可。宫中规矩森严,大小事务均有记录。从饮食起居到言行举止,无一不被记录在案。这为毛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久,他便抱着一堆资料来到朱元璋面前。“陛下,臣已调查完毕,特来复命。”“这么快?说来听听。”朱元璋看似随意,实则正埋首批阅奏折,手中的笔已停了许久。毛骧不敢直视朱元璋,自然也就未发现其异样。他不敢卖关子,直接禀报了调查结果。“陛下,经臣详查,皇孙染病纯属意外,与他人无关。”作为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负责。说完,他将怀中的资料递给宋利。“陛下,这是臣最近两个月调查的皇孙所接触的人和事,包括宫中记录和宫女、内侍的口供,确证此事与他人无关。”一叠厚重的记录被宋利悄悄置于朱元璋案旁,任其细细浏览。此刻,朱元璋索性不再遮掩,直接拿起记录,专注阅读。许久,他缓缓吐出一口气,望向殿中立得笔直的毛骧,语气难得温和:“毛骧,你此次差事办得不错。”“朕很满意。”“退下吧。”“遵命,谢陛下!臣告退!”毛骧闻言,激动万分,声音几近颤抖。他心中狂喜,“朕很满意”四字,对他而言,胜过任何职位升迁或金银财宝。身为皇室鹰犬,他深知,能否安稳度日,能否前程似锦,全凭朱元璋的信任。此刻,一句简单的“朕很满意”,比任何封赏都来得珍贵。毛骧的喜悦溢于言表,而朱元璋同样心满意足。他原本就相信胡大老爷未曾卷入纷扰,但仍有一丝隐忧。现在,这最后一丝顾虑也烟消云散了。胡大老爷的表现正如他所料,出色非凡。而太子妃胡馨月,亦是如他所愿,优秀至极。这消息令他比任何时候都要愉悦。念及此,朱元璋心血来潮,大手一挥:“宋利,你去皇后那里取朕心爱的如意,赠予李善长。”“转告他,这是我们的意思,朕深感欣慰。”“去吧!”宋利连忙躬身应答,随即转身离去。宋利心知肚明,但胡大老爷接到这份意外之赏时,一脸茫然。“老宋,这是什么意思?”“难道皇孙今天又病愈了一次?”宋利无奈摇头。“胡爷,您这话可真让人哭笑不得!您的功劳多了去了,皇上赏您,您坦然接受便是。再说了,就皇孙这事儿,您再受一次赏,又有何妨?”胡大老爷听后没有深究,只是看着眼前的玉如意,竟难得地有些不好意思。作为老朱的老友,他深知这玉如意虽看似普通,实则是老朱的心爱之物,常伴其左右。如今赠予自己,着实让他感到意外和不好意思。自己不过是机缘巧合救了朱雄英一命,如此反复奖赏,实在过意不去。想到朱雄英,胡大老爷突然一愣,脑海中浮现出另一件事。如果没记错的话,历史上朱雄英出事后不久,马皇后似乎也离世了。这可是大事啊!看来,自己得进宫一趟了。一听胡大老爷要同自己回宫,宋利初时一愣,随即释然。毕竟,胡大老爷进出宫廷如履平地,轻松自如。他懒得过问胡大老爷的来意。问了也是徒劳。说不定胡大老爷还会拿他打趣。:()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