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网

千千文学网>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243章 这样的人能不风生水起吗(第1页)

第243章 这样的人能不风生水起吗(第1页)

“她最近身体调养,胃口不佳,让她试试这个。”对郑老三来说,只要朱元璋满意,炒十份也不在话下。很快,朱元璋亲自提着食盒来到坤宁宫。“妹子,快来,我给你带了好东西!”“哈哈,从惟庸那儿弄来的美味!”“我刚尝过,绝对好吃!”“你没胃口也得试试!”马皇后看着兴奋的皇帝夫君,哭笑不得。但朱元璋一片心意,她不能不理。于是,尽管没有胃口,她还是愿意尝一尝,以免辜负朱元璋的一片苦心。然而,刚夹了一筷子,她便感到不同寻常。“重八,这是什么?怎么这么好吃?”“这味道,太下饭了!”听着马皇后的赞誉,朱元璋心中满是自豪,仿佛赞美的是他自己。“哈哈,妹子,有所不知。”他笑道,“这调料是惟庸最近亲手种出的珍品,别处难寻,唯他后院独有。”“你若喜欢,今后便让宫中太监每日前往惟庸府上采购些来。我们不仅能享用新鲜之物,还能多学几道菜谱,换着花样品尝!”“听说这调料能做出多种佳肴。”他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它还能祛湿驱寒,你体寒过重,多吃些这辣椒,大有裨益!”马皇后闻言,惊讶地望向眼前的菜碟,未曾想这辣椒竟有如此多功效。能让朱元璋与马皇后都满意之物,自当引进宫中。毕竟,身为一国之君,若连这点心愿都无法实现,那皇帝之位岂不形同虚设?然而,对于普通人,或许只需一句夸奖,便能令其欣然上贡。但对于胡大老爷,此法却行不通。仅凭一句夸奖就想拿走他辛苦种植之物?哼,若这辣椒是胡大老爷购得或他人所赠,或许还有可能。但这辣椒偏偏是他亲手所种。胡大老爷是何许人也?乃是不愿为官、只愿躺平的资深闲人。他辛辛苦苦种出的东西,岂会轻易让人?好在朱元璋懂得变通,决定直接出钱购买。花费颇丰,宋利每日皆采购新鲜辣椒。此事非宋利出马不可。见他带着钱来,心中稍安,生怕如毛骧般空手而至。毛骧仅需少许品尝,而宋利意在建立长期供货关系。“胡爷,事情便是如此。”“您种的辣椒,皇爷极为喜爱!”“不仅是皇爷,皇后娘娘亦是赞誉有加!”“因此,我特地带钱前来。”“还望胡爷行个方便!”宋利言辞极为客气。不客气不行,因胡大老爷对宋利防范甚严。胡大老爷亦觉委屈,宋利曾多次前来滋事,虽背后主使为朱元璋,但他身为臣子,无法与朱元璋置气,还不能向宋利发泄?故胡大老爷逮着机会便折腾宋利。此番简单之事,胡大老爷也拖延许久才答应。“老宋,我告诉你,此事完全是看在陛下份上才答应。”“你在我这,已颜面尽失!”“你这老家伙坑我多次,咱们交情已断!”宋利哭笑不得,连连作揖。他深知,此乃胡大老爷玩笑之语。此类话语,唯有胡大老爷敢说。虽言辞不客气,宋利心中却无丝毫怪罪,反而甚是高兴。在朱元璋身旁,甜言蜜语、谄媚奉承之词,宋利已听得腻烦。这些虚伪言辞,皆因宋利身为朱元璋的近侍刑余之人而起。无论他们表现得多么恭敬客气,背后仍旧会骂他为“死太监”。但胡大老爷与众不同。他视宋利为熟人,近乎朋友,言谈间毫不客气,这份真诚不因宋利的身份而改变。宋利十分珍视这份情谊。他带着一包辣椒,笑容满面地离去。胡大老爷望着手中的精美银元宝,无奈摇头。“一不小心,种辣椒竟种成了皇家生意?”“真是无语至极!”然而,胡大老爷并未拒绝。朱元璋此次的“重金收购”确实慷慨,不是玩笑,实实在在送上门来的钱财。胡大老爷的俸禄本就不丰,这笔意外之财,自然受欢迎。他将银元宝交给胡义,安排好与宫中的采购、交接事宜后,拍手离去,继续享乐。与此同时,应天城内风起云涌。冯胜、蓝玉,得胜回朝。二人作为云南之战的主帅和副帅,大胜归来,朱元璋自然要大加庆祝。即便身为皇帝,朱元璋仍偏爱谈论往昔军旅生涯。那些往事总能让他热血沸腾。而冯胜与蓝玉此次出征,确实战功赫赫。蓝玉尤为突出,擅长孤军突袭,行踪飘忽不定。身为副帅,他却亲率骑兵,冲锋在前,于云南群山之间,施展其擅长的闪电战术。此番作为,自然令他功勋卓着。朱元璋亦不吝赏赐,及时予以嘉奖。望着蓝玉侃侃而谈,朱元璋内心暗自赞许。蓝玉年岁尚轻,较于众多老将更为年轻。,!其能力与忠心毋庸置疑,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新一代将领中的佼佼者。随着开国武将陆续退居幕后,蓝玉已悄然接过重担。且蓝玉乃朱元璋为儿子朱标精心挑选的人才。朱标按辈分需称蓝玉为舅,因蓝玉之外甥女常氏曾为朱标之妻。有此渊源,加之朱元璋的栽培,蓝玉自然成为朱标阵营的中坚力量。尽管蓝玉性格桀骜,易于冲动,但朱元璋并不介意。武将若过于规矩,反倒令人生疑。蓝玉当前的模样,正合皇帝心意,各种把柄尽在掌握之中。一旦不顺从,可随时找借口压制,待时机成熟又可重新启用。故而,此次论功行赏,朱元璋对蓝玉格外用心。至少,朱元璋对蓝玉的器重显而易见。此事终究由皇帝一人定夺,旁人无权多言。经朱元璋如此提拔,蓝玉多少有些迷失方向。他本就性情高傲,目中无人。此番再受抬举,更是得意忘形。大军得胜归来,不仅意味着队伍返回,更意味着收获颇丰。战时,尤其是胜利之时,总能名正言顺地获取诸多利益。将士们自不用说,连朝廷与皇家亦参与其中。这些所得,非但不是问题,反而是赫赫战功。所带回之物品种繁多,金银珠宝最为基础,也是分配最多的。或许有过于庞大或贵重之物需留给皇帝彰显威仪,但寻常散碎银两,自是落入个人腰包。其次是珍禽异兽与当地特产,用以回朝时彰显荣耀。最后便是战俘。战俘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敌方首领,用以展示国威,献俘太庙以彰功勋。另一类则是普通战俘,男女皆有。女子或被送入教坊司等地,男子则成为苦力。除战俘外,还有一种特殊人群随大军归来,他们或是中原血脉、落魄官员之后,或是在当地无法生计之人。决定跟随大军,重返中原寻找生机。冯胜蓝玉大军归来时,一名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随之归来,他名叫郑和。郑和虽随军返回,却孤身一人,且无一技之长。他的去留与行止皆不由自主,最终因识文断字,莫名被送入宫中,成了一名太监。对郑和而言,年岁尚轻,成为太监虽令人难过,但也并非无法接受。毕竟,当时饿死的人不计其数。能入宫至少意味着衣食无忧。至于子嗣问题,他认为,有权有势之人总能找到“干儿子”或“义子”延续香火;无权无势者,即便子孙根俱全,香火也未必能传。因此,郑和并未对此过于介怀。郑和确有几分能耐。刚入宫,便凭其机智,不同于那些文盲小太监,赢得了诸多老太监的青睐。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思灵活。在此过程中,郑和大开眼界。常言太监无欲无求,只剩钱财与权势。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太监又能触及多少权力,享受多少利益呢?太监们最普遍的爱好,其实是八卦。皇宫,这个世界上最神秘、最威严之地,隐藏着无数外人不为人知的故事与八卦。平日里,这些太监既无法接触外界,也不敢在外多言。心中那股八卦之火,压抑得实在辛苦。此刻,几位稳重又机灵的小太监的到来,让人忍不住猜测他们能否抵挡住这份好奇。在给新人介绍宫中规矩之时,他们果然按捺不住,八卦了起来。首先提及的,便是宫中太监的地位排序。“咱宫里,混得最风生水起的,当属我们的老祖宗,宋利宋大监!”“他老人家可是皇爷多年的心腹,备受信赖!”“你们这些新来的小子可得小心了,要是惹恼了宋大监,他老人家或许不屑与你们计较。”“但真把他惹火了,不用他亲自动手,只需皱皱眉,就有人替他把你们收拾了!”这话一出,新来的小太监们纷纷缩了缩脖子。讲完宋利,话题转到了宫里的其他事务和规矩。郑和,这群人中最机灵的,听着听着便觉得不对劲。为何诸多曲折之事背后,总有一个“胡大老爷”的名字?此人如今不过是个四品官员,为何连开海禁、远洋贸易这等大事,据宫里老太监所言,都是他在背后推动?他找机会悄悄提出了这个疑问。老太监闻言大笑,轻轻拍了下他的后脑勺。“你这小子倒挺机灵!”“你没看错,许多事情背后,确实有这位胡爷的影子。”“因为很多事情,都是他劝说皇爷办成的。”“虽说他的品级是四品,但品级这东西,说到底,不就是皇爷一句话的事?”大太监意味深长地看了郑和一眼,举例说明。“瞧瞧那宋大监,区区七品小官。”“但在外头,便是五品、四品官员,在宋利面前敢放肆吗?哪个不是唯唯诺诺?”“再说那胡爷,嘿,他能直接搂着宋大监的肩膀痛骂,宋大监还得赔着笑脸呢!”郑和听闻此言,惊愕不已。他心中藏着一个秘密,从未对人提起。他信仰的是教,梦想有一天能朝圣麦加。然而陆路遥远,他便萌生了走海路的念头。可眼下,自己不过是宫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太监,这梦想还有可能实现吗?航海?与他这种身份的人何干?去麦加,怕是遥遥无期了。正当郑和思绪万千之际,老太监的讲述未停。“那胡爷,才是真聪明。”“不恋权势,行事洒脱,不会引起皇上的猜忌。”“同时,与皇上、皇室的关系依旧牢固。”“他的侄女,皇上视如己出,已是太子妃,未来皇后之位指日可待。”“独子又娶了皇上的嫡长公主,成为大明驸马!”“还与皇上是多年老友!”“这样的人,能不风生水起吗?”:()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