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网

千千文学网>不得不乐意效劳的她 > 第85章 某人有关于寻不回的真理的随笔阅后即焚(第1页)

第85章 某人有关于寻不回的真理的随笔阅后即焚(第1页)

来源不明的书评。

——被发现于某人留在破产会社里的电脑日志中,因为并未发送,所以它的主人并没有为它标注‘可能剧透‘的提醒。

别后月余,你所计划的一切顺利吗?如需帮助,你知道在哪里找到我。

我从姐姐那里看到了一本小说。

与姐姐见面的下午,日本正是阴雨连绵的日子,但姐姐的笑容非常明亮,我觉得她是这里最好的太阳。

而那本因缘际会、兜兜转转会在之后回到我身边的小说,彼时就放在对我明媚笑着的姐姐手边,歪斜卡着的书签,昭彰着其主人显然是用它来打发等待我的这段时间的。

我想了解不在我身旁的她的一切,正如同她想了解不在她身旁的我的一切一样……于是我这次坐在了她那侧的卡座沙发上。

我们肩膀抵着肩膀、大腿贴着大腿,像是街对面宠物店里,那一层层相互叠在一起的仓鼠一样亲昵。

见我拾起自己放在手边的书,姐姐笑着对我摇摇头,非常委婉地提醒我,这本小说她并不推荐。

我粗略地翻了下这本小说的内容,恰如我所说的那样,我想了解她的一切,但也不会让一本小说浪费了我生命里难得的晴天。

所以我决定记下这本小说的信息,之后再找回来看。

等聚会结束后,我在回程路过的书店买到了这本书。刚翻开的第一时间,我便有些明白了姐姐提醒我的用意。

——这本书真叫人怀疑作者书写它的用意,究竟是为了展现犯罪的罪恶,还是为了展现人、尤其是女人在面对罪恶的犯罪时的无助。

尤其是当我看完全书,看到后记中,作者说是为了展示系统性谋杀而书写的此书,更叫人啼笑皆非于,倘若此书的封面增加一行‘由真实故事改编’,那这场系统性谋杀,将在这本书出版之后,完成第二次轰轰烈烈的谋杀案。

首先,一本小说的作者,书写一个角色的用意为何——尤其是主角,不一定能直接叫人从角色的外貌上分辨出来。

但如果一个主角,她拥有着如下特质:

二十九岁——一个可以承载绝大多数阅读者上位的年纪,‘她’应当学会为他人大包大揽下责任的隐性要求,也就此被包含在其中;

“幼态萝莉脸”——此处的双引号代指为原文,并没有我个人额外‘美化’。要解读‘幼态萝莉脸’,不能脱离了上文提及的‘二十九岁’。当我们搭配起来阅读,作者为了符合在经济下行时期的刻板男性追求,而刻板地创作出不似真人的‘合法萝莉’的形象,让这场谋杀在一开始就有了非让演员戴着人皮面具跳舞的出戏感;

精湛的、堪比人妻的厨艺——作者并不了解人妻,也不了解厨艺。原因各列如下:

1。人妻将速冻食物放进便当盒,男人也无法吃出好坏,这是比二十九岁合法萝莉更现实的事情,所以人妻并不能成为衡量厨艺的好坏水平上的标准;

2。‘精湛的厨艺’我原以为会成为后文中的伏笔,就比如说‘不破真理拿刀的手很稳’、‘她将尾随上门前来的前男友捅死之后,冷静地用她精湛的厨艺将人分尸、肢解,然后用绞肉机粉碎,有邻居投诉噪音时,她会说在给小猫做生骨肉’云云。

但是,作者没有。深感惋惜;

至于碰上吓人的事情,就要握紧粉拳尖叫,就更加叫我觉得不合逻辑——

人遇上害怕的事情会尖叫,是值得被拿来增添主角丑角笑料的事情吗?

恐惧明明是人类原初时,依赖着生存的本能;尖叫也是用以喝退凶兽的办法之一。

作者难道没有看过,‘比格犬吠叫喝退佛罗里达水中小狗鳄鱼君’的视频吗?

但等我点数完光是开篇就留下的、这么多叫人疑惑的问题后,我又陷入了自我反省当中:

这算不算是又进入了一种怪圈?

一种另类的、审判主角的怪圈?

而我在这样掰碎了分析主角‘人设’上可以被利用来求生的点,是否也在责怪‘不破真理’没有借此做出行动,然后二次伤害了她呢?

我觉得我有病,因为女人爱反省自己是一种病。

作者才应该反省自己为什么这么书写这个故事,除非是囿于能力,不然作者肯定有别的更好的结构来表达,‘系统性谋杀需要被关注’这一观点。

我肯定不是唯一一个这样想的人。

至少姐姐会是另一个。

就拿故事的开篇,‘不破真理’选择走上做虚拟主播的道路,是因为她的性格内向,在校园中就无法自然地融入其他同学地对话,即使在出社会后,遍地抢着新卒的公司面前,她也无法自然处之,所以才选择去做虚拟主播。

资本社会对于性格内向者的结构性压迫客观存在,它三六九等划分出性格与收益之间的关系,鉴于资本运作的方式,外向者的获利是显著高于内向者,它因此优胜劣汰掉了内向者……

作者却在这个段落中表现得像是‘不破真理’做错了什么。

‘她’是怎么怎么样,‘她’无法怎么怎么样——

然而实际上,我们都清楚,当厨师无法烹饪好河豚得时候,我们不会去怪河豚有毒;进行刻薄又写实的同等替换后,到了同样拆吃一只人时,不会吃的家伙们,却可以开始贬损起‘她’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