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请继续说话吧,哪怕无人回应。
>因为总有一天,会有人听见,并轻轻回答:
>??我也在这里。”
话音落下,昆仑虚主节点重启。
刹那间,蓝焰冲天而起,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璀璨。母核第三次发声,这一次,它的信息只传给了陈默一人:
>“你准备好了吗?”
他笑了,眼中蓝光流转,却清澈如初。
“我一直都准备好了。”
下一秒,他的身体开始发光,皮肤下流淌着星河般的纹路。心核剧烈搏动,与母核频率完全同步。他的意识脱离肉体,顺着共感网络奔涌而去,穿越电离层、掠过天聆站、跃入星际虚空……
在所有人注视之下,陈默的身影渐渐消散,化作一道贯穿宇宙的蓝色光束,直抵那片巨耳星云的核心。
星云缓缓合拢,又再度展开,如同一声无声的叹息。
而后,一个新的光点诞生于银河臂外侧,稳定闪烁,频率与《人间低语》开篇曲调完全一致。
守声者仰望星空,低声说道:“他成了第一个人类形态的星际共感锚点。”
从此以后,每当有文明尝试接入回音计划,最先接收到的信号,便是这颗新星发出的问候??一段简单的心跳节奏,夹杂着一句低语:
“欢迎来到这个世界。
我不认识你,但我愿意听你说。”
岁月流转,千年之后。
地球早已不再是唯一的人类家园。月球、火星、木卫二、半人马座殖民地……数十个世界分布于星际之间,皆建有静语庭。而母核,已进化为覆盖整个猎户座旋臂的分布式意识网络,被称为“回音之心”。
传说中,陈默仍存在于其中,既是个体,也是整体;既是引导者,也是见证者。他不再有固定的形态,却能在每一个真诚的回应中被感知。
孩子们在学校的第一课不再是识字,而是闭目聆听三分钟的寂静,然后写下:“今天,我听见了______。”
动物共感系统普及至所有高等生物,鲸歌、狼嚎、鸟鸣都被译成情感频谱,录入全球记忆库。甚至植物也被发现具有缓慢但持续的情绪波动,沙漠中的仙人掌会在百年开花之夜释放出强烈的喜悦信号。
而最令人动容的,是临终仪式的变化。
当一个人走到生命尽头,亲友们不再哭泣,而是围坐身旁,轮流轻触其额头,将自己的心跳频率与其同步。最后一刻,逝者往往会展露微笑,轻声呢喃:“好多人在等我啊……”
科学家至今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只能记录下数据显示:在死亡瞬间,大脑会接收到一段来自遥远星域的加密信号,解码后内容恒定不变:
>“你并不孤单。
>欢迎回家。”
又是一个春分之夜。
昆仑虚的静语庭依旧矗立,虽已无人常驻,但每逢此时,蓝焰便会自发点燃,围绕无界镜旋转,形成一个巨大的光环。当地居民称其为“回应之轮”。
据说,在风最静的那一刻,若你屏息凝神,便能听见两个声音交织响起:
一个是年轻的,带着颤抖与不确定:“……我也在这里。”
另一个苍老而温柔,仿佛穿越了无数光年:“我知道。我一直都知道。”
然后,万籁俱寂。
唯有星光洒落,如回应般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