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网

千千文学网>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 第104章 林黛玉的两封信(第2页)

第104章 林黛玉的两封信(第2页)

“然闻父亲入京之讯,黛玉仍是忧思父亲心有怨妒,不肯松口,倘若颜面着实难看,还望娘娘能开金口玉言,父亲便也不敢推辞。”

“今‘经筵大辩’召开在即,届时愿能入宫拜谒娘娘,以解小女思念之苦。”

“臣女黛玉,再拜谨上。”

写过一篇之后,林黛玉晾在一旁,笔耕不掇的又写起下一篇,给林如海的家书。

家书就随便的多了,开头只简单寒暄道:“女,黛玉,问父亲安好。”

“近来盐务可曾顺遂,身体可还安康,女儿于京城始终惦念。阔别数月,父亲竟不曾寄一封家书来,可还是怨气未消?”

“女儿当是言不尽思……”

说罢问候,林黛玉便直抒胸臆道:“近来京城欲开‘经筵大辩’,父亲应当也已知晓。这一次与岳大哥为敌的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以及江南硕儒,在文坛上的地位,二者皆是首屈一指。”

“父亲也应知道,岳大哥并非科举出身,或许思虑不周,想不出这些儒生的痛点来,还望父亲能不吝赐教。这对女儿在京城的安危息息相关,再恳请父亲建言。”

一收笔,林黛玉捧着脸颊想道:“毕竟我是住在岳大哥这里的,岳大哥若是遭奸臣陷害,那我的日子当然过不好了。爹爹肯定不会知道,我说的是皇后来信,若是岳大哥输了这一阵,我们或许就只能草草结婚,然后去辽东苦寒之地了。”

“虽说和岳大哥去哪里都没差,但是这一大家人才稳稳过了没几日又分开,总不是什么好事。”

收起思绪,林黛玉抻了个懒腰,将两封书信规整好,来到隔间的小榻上,轻轻拍着雪雁,吩咐道:“雪雁,雪雁?醒醒了,别睡了,要睡也回房里去睡。”

“姑娘……”雪雁似信非信,在说呓语一般,“今日我与两位姨娘打扫了屋子,又搬了行李,累得我不想挪动了,就在这凑合一晚吧。”

林黛玉摇摇头,满是无奈,但仍是宠溺的将身上披挂的毛毯盖在了她身上。

“好,那就睡下吧。记得桌上有两封书信,明日一早寄出去。”

“上面的那封寄扬州林家,下面的那封送皇城。”

雪雁应着道:“我知道了。”

待林黛玉吹熄了灯台,徐步走出门,雪雁嘴里又嘟囔起来,似是重复林黛玉方才话,让自己熟稔于心。

“上面林家,下面皇城……林家下面,皇城上面……”

“上面的送皇城,下面的送林家……”

……

被林黛玉赶进房,岳凌自顾自更衣,坐在榻旁泡起脚来。

近来辍朝,给了他一个朝政新人十足的喘息机会。

不单单是有关“经筵大辩”的事,尤其还有他的度政衙门,一直没有开起来,始终都是只有一块招牌。

当然,想做成新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班子,如今已有了名头,是该好好谋划一番了。

旧时他治理一州之地,一省之地,可以事必躬亲,多劳于案牍,尽心尽力的处置。

但治理国家,兴新政以改革,便不能全赖他个人了。

就算是最精明的“王相公”主持变法都有他的一套班子,虽然说他选人才的眼光差了些,但总也算是将改革改起来了,能推行落地。

作为决策新法,岳凌虽然有超出时代的眼光,但真正切合如今推广的,还需要能人一同商议,所以决策层还应该填充人手。

选两位协理大臣,为左右手,似是有内阁最初的模样了。

度政堂之下,又不宜臃肿,应有分管各项的署衙,仿照他在沧州做的事。可以将具体的新政,再划分为度支署(清查丈量土地,厘清税赋等),军政署(整顿卫所、京营及边军及核查军户等),吏治署(负责警察考成等),工程署(督导大型水利、交通工程以及劝农),议政署(起草各类新法法案,章程,总结并规避风险)。

各个署衙权利与六部尽量重迭,以此来钳制来自各方的抵抗。

而在新法逐步推行之后,便将这些署衙,自然而然的融入到关系最为密切的六部中去,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

待岳凌卸任以后,这些人便也只对皇帝负责,这样就完成了隆祐帝想要的集权。

理想很是丰满,走路步子不能迈的太开,“经筵大辩”就是他面向所有文官的第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岳凌默默盘算着,倒觉得有关科技发展,机械,火器等专项,还需单独助推,以促进大昌能够赶上时代的发展。

心中有数,岳凌便也松了口气,再计划起人选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