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凌字字珠玑,言辞恳切,“诸位能轻而易举的发现,北蛮韬光养晦,女真蛰伏已久。而在茫茫大海之上的威胁,亦不容忽视。”
“红夷人能筑造百万斤大船,远渡重洋至我朝行商。改日,就能将商船改做炮船,叩击我朝大门。”
“八年前,在这京城脚下,我曾亲自领兵登上城门与北蛮对敌。而能守城击溃北蛮的,凭借的也是火器之利。而这火器,就是从西洋人手里采买而来,并非我朝所制。”
“且问工部,火器营,能够造出这坚船利炮来?倘若有一日大敌来犯,我们如何抵挡?”
“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才是我等志士毕生所求之事。”
“科举之改,势在必行!非为标新立异,实为救亡图存。为江山社稷,为天下苍生,为子孙后世!”
岳凌顿了顿,语气一沉,全场为之一静。
众人之间,只听得微弱的呼吸声。
片刻后,岳凌复又开口,手指着一旁不知何时双膝发软而跪倒在地的梅翰林,朗声道:“方才梅大学士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四句振聋发聩,原诸君皆知,今日我等便是在为万世开太平!”
岳凌大手一挥,将木槌丢至钟顶,定场钟声余音绕梁,久久未能停歇。
全场死寂,待声音完全消失以后,压抑已久如同火山爆发的情绪,便就喷涌而来。
万千学子起身,实干官员也不持身份,一同站起,更有老者热泪盈眶。
人群中喊出一句,“再筑乾坤!”
一瞬间,便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应和。
数千人的感染力,便是些脸皮厚的官员也再忍耐不住,面露难色的相互扶持起身,向场间的岳凌躬身行礼。
一切已成定局!
文华殿内,
隆祐帝狂喜,再按捺不住内心的情绪,将茶碟推翻在案,大笑道:“好,好,好!好一个为万世开太平,好一个再筑乾坤,正该如此,正该如此!”
猛地一回身,隆祐帝也追问道:“太后以之为如何?可是朕有错?”
太后满脸疲态,遥遥看着跪伏在地的梅翰林,更是心累。
好似他跪在那里,就像是先帝朝坚持的一切,都向新朝所屈服,连同她这残存下来的人,也应该就此长眠。
太后不是第一次输给隆祐帝了,这一次反而没有前一次歇斯底里,反而十分平静,连咳了几声,遮住面上难堪,低声道:“哀家乏了,陛下允哀家回宫休养吧。”
隆祐帝挥了挥手,自有宫女将太后送了出去。
盯着太后落寞离去的背影,隆祐帝眼中更是射出一道阴鸷来。
夏守忠在一旁请隆祐帝出殿主持文会落幕,隆祐帝欣然前往,在殿内的定国公府姑娘们都能松一口气了。
释放天性的相互击掌庆贺,响起了欢声笑语。
皇后也乐得见这一切,唤来宫女,宠溺般的给跟着岳凌来到宫中的小姑娘们各自赏了头面首饰,俨然一副母仪天下的仪态。
“安儿,可学到些什么?”
皇后垂首,问向膝下的大皇子。
大皇子刘安毕恭毕敬的行礼,诚恳道:“定国公之论发人深省,实用之学确能补八股之不足。梅翰林等大儒所忧亦在情理,骤然改制,困难重重,接下来还要看定国公如何循序渐进的变革。”
皇后默默颔首,身为储君人选,不随意站队也是种聪慧。
尤其梅翰林如今虽是落水狗,但修经史典籍,还是有他的才能在的,高位者就是需要物尽其用,出来打个圆场是朝堂最好的处置方式。
而并非他父亲这般的雷厉风行。
变革之后,万象俱新,有个中庸守成之君,并非坏事。
再看中间的二皇子,皇后询问,“毅儿,你又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