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作品虽然稍显稚嫩,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灵气有,有日后爆火的潜力。
比如野草乐队,这是一支民谣摇滚乐队,代表作《孤独的麦田守望者》传唱一时。
再比如蓝房子乐队,他们跟鲍家街一样,都是大学生组成的乐队,来自同一所学校。
央音。
他们走的是英伦摇滚风。
一首《夏天》,惊艳摇滚圈。
还有暗涌、棱镜、像素、深水、图钉、白日、夜航船等等新秀,作品质量都不错。
至少不是那种烂大街的旋律。
也不是简单重复的万能和弦。
万能和弦写歌,稳健,能听,可缺点也很明显,套路的痕迹太重,听多了感觉都一个样。
后世那些网红神曲,很多都是套的万能和弦。
再填上一些‘意义不明’的词。
然后,投流,静静地等待机会,一百首歌只要有一首歌火了,那都是血赚。
因为制作成本很低。
那些AI写的歌为什么也能听,很多人还觉得挺好听的,就是因为AI进行大数据分析,而后找出那些悦耳的万能和弦。
不停的套。
出品很稳定,就像是预制菜,不会太难吃,也不会太好吃。
看到这些新生力量在聚集,李杰很期待,期待他们未来能不能在华语乐坛大放异彩。
李杰宛如一个辛勤的老农,种下一颗幼苗,等待着他们慢慢地发芽、抽枝、成长、开花、结果。
有一种获得感。
像是在养成。
他没有过多的干预他们的成长,包括他亲自发掘的‘寻梦乐队’,他都没有过多的插手。
任由他们自由的生长。
是龙还是虫,全看他们自己。
这一等。
又是一年除夕。
今年除夕,李杰最期待的节目不是周杰纶和宋团合唱的歌曲《本草纲目》,也不是小品《不差钱》。
虽然《不差钱》很不错,虽然小沈羊一夜成名,一夜爆红,但那跟他有什么关系?
他关心的是今年登上春晚的寻梦乐队、汪锋,以及许威三人。
他们三个出现的环节是歌曲联唱。
春晚的固定保留节目,一个节目可以上三到四组人,大大的富裕了选人空间。
这是继李杰之后,摇滚乐第二次登上春晚的舞台。
是夜。
很多人都在等,等着他们登台。
汪锋、许威、寻梦乐队的联唱节目安排的很靠后,等他们上台时,时钟已经转到了十点多。
这个时间通常很‘垃圾’。
上不上,下不下的。
如果后面不是有刘千、赵苯山的节目,估计尾段的收视率都没法保证。
那些想看他们节目的人,也不是一直看春晚。
大多数都是‘到了刘千喊我’、‘到了赵苯山喊我’之类的,排在这中间的节目就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