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涵又道:“沿途须小心行事,兵部密探皆是老狐狸,极难追踪。若遇吐蕃斥候,不可轻敌。”
张怀仁点头:“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他当即整备人马,率领十二名精锐斥候,连夜出发,沿着密探踪迹追去。
归义军边境,风沙漫天,黄尘蔽日。
张怀仁一行人披风裹面,疾行于戈壁之上。他们已追踪兵部密探三日,终于在吐蕃边界的荒原上发现对方踪迹。
“将军,前方五里处有营火。”一名斥候低声禀报。
张怀仁抬眼望去,果然见远处隐约有火光闪烁,似有人迹。
“分两队,包抄过去。”他低声下令。
十二名斥候迅速分作两路,悄无声息地包抄过去。
待靠近后,果然见三名黑衣人围坐篝火旁,正低声交谈,神情紧张。
“看来他们已察觉有人追踪。”张怀仁低声道。
他当即下令:“动手。”
斥候们如猎豹般扑出,瞬间将黑衣人包围。
黑衣人惊觉,拔刀欲战,但尚未交手,便已被张怀仁率人制伏。
“说,你们奉谁之命,前往吐蕃?”张怀仁冷冷问道。
一名黑衣人气喘吁吁,却仍咬牙不语。
张怀仁冷笑:“不说,便死。”
他手中短刃一挑,划破对方咽喉,鲜血喷涌而出。
其余两人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跪地求饶:“将军饶命!我们只是奉命行事,真正幕后之人,是兵部尚书之子裴仲元!”
张怀仁眼神一冷:“果然是他。”
他继续追问:“你们此行目的为何?”
黑衣人颤抖道:“裴公子命我们前往吐蕃,与吐蕃大将论钦陵联络,告知归义军防务布署,并承诺若吐蕃大军攻入,兵部将在朝中策应,使朝廷无暇顾及边疆。”
张怀仁心头一震:“果然如此。”
他当即下令:“将二人押回,严加审问。”
斥候们迅速行动,将两名黑衣人捆绑,连夜返回归义军大营。
数日后,林子涵接到张怀仁密报,得知兵部已与吐蕃暗中联络,并计划内外夹击归义军。
他脸色阴沉,沉声道:“兵部已彻底背叛朝廷,归义军若不反击,必遭覆灭。”
他当即修书一封,命人火速送往洛阳,禀报天子,并附上黑衣人口供。
“归义军已无退路。”林子涵望向远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唯有迎风而上,方能求生。”
而长安城内,兵部尚书之子裴仲元已察觉密探被截获,正紧急商议对策。
“林子涵果然派人追踪,我们的人恐怕已落入归义军手中。”一名官员惊怒交加。
裴仲元冷笑道:“无妨,他们即便得知吐蕃与兵部有联系,也无法证明兵部叛国。只要我们抢先一步,在廷议之上弹劾林子涵,归义军便将陷入被动。”
另一名官员沉声道:“那便尽快行动,我们必须在林子涵之前,将他定罪。”
“不错。”裴仲元缓缓道,“我已安排妥当,廷议之上,必让林子涵百口莫辩。”
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而归义军,已无退路。
唯有迎风而上,方能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