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同为皇亲国戚,陆家是满门荣耀,风光无两。而宣贵妃的母家宣府,虽也蒙圣上恩赏,终究是书香门第,比不得陆家手握兵权、势倾朝野的气派。
两家本就没什么往来。若非两家女儿都入了当今圣上的后宫,宣家作为清净的读书人家,断不会特意来凑陆家的热闹。
此刻见宣大先生与宣夫人一同到场,陈稚鱼心中掠过一丝讶异,但面上很快恢复了平和。她与身旁的陆夫人对视一眼,婆媳二人心中都清楚,今日这个日子,宣家能派人前来,已是存了交好的心意。
陈稚鱼引着二人往主桌走去。好在主家的位置宽敞,多两位贵客也丝毫不显局促。这般妥帖安排,皆是陈稚鱼心思细致之功。
女儿的百日宴,从宴席菜品的挑选,到宾客名单的拟定,再到何时迎客、何时开席,她都一一做了详尽的准备,才让今日的百日宴办得滴水不漏,井井有条。
宣夫人已过不惑之年,却因保养得宜,瞧着依旧年轻。若不告知年岁,旁人恐怕要错认她是三十出头的年轻妇人。
陈稚鱼曾听田嬷嬷提过,如今的宣贵妃,当年的宣侧妃,其母家宣府最是看重家族亲情,夫妻之间更是相敬如宾。宣家有个规矩,男子不可二娶。只要正妻能生育,便不可纳妾,更不能耽于美色;倘若正妻确实无法生育,才会娶一平妻,二人地位平等,待遇相同。
这般规矩,放在其他人家,只当是天方夜谭,说不准还要落下个故作清高、沽名钓誉的话柄。但宣家人,却是实实在在这般做的。
听说当年宣侧妃执意要嫁入东宫时,宣家是极力阻拦过的。他们深知,太子乃储君,日后登基为帝,断不可能只守着一个女子。可那时女儿心意已决,非太子不嫁。而太子在纳了宣侧妃之后,也确实对她宠爱有加,两人情投意合,毫无嫌隙。所以。。。。。。当宣莨入了东宫,却迟迟未能诞下子嗣时,宣家便已暗中做好了准备。
在宣家人看来,自家是清白的读书世家,于太子的储君之位并无多大助力。女儿既当不上正妃,将来太子必定要迎娶正妃。与其让太子娶那些野心勃勃、家世显赫的勋贵之女,或是满肚子心机、精于算计的世家贵女,倒不如陆大将军的嫡女,名声在外,沉稳可靠,更能让他们放心。
尤其是陆家未来的家主还是一个心中存有正义的年轻晚辈,新帝登基之后,他揭露了先帝之失,此事在读书人看来,陆曜此举,是以雷霆手段行菩萨心肠,是文死谏、武死战的极致体现。
这绝不是权臣的行径,恰恰相反,这是一种近乎悲壮的孤臣风骨。
而天下的读书人,有道义的人,对这种人无不是叹服。
。。。。。。
酒过三巡,席间的喧闹渐渐沉淀下来。
宣大先生端着酒杯,目光却越过人群,落在了不远处正与几位老臣说话的陆曜身上。
那年轻人身姿挺拔,眉宇间已不复一年前的青涩,历经一年事,他像是洗去浮华,自有一股沉静稳重的气度。
坐在他身旁的宣夫人见他久久不语,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轻声问道:“老爷,您在看什么?”
宣大先生缓缓收回目光,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酒液入喉,却似压不住心中翻涌的情绪。他轻轻放下酒杯,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
“我在看陆曜。”
“先前只当他是名门之后,纵有状元之才,但也少了许多官场上的磨炼,当他承袭了父辈的勇武与沉稳,日后或是一代权臣,能保陆家百年不衰。”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投向陆曜,眼神复杂却不掩欣赏,“可如今看来,是我小看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