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宣夫人微微一怔:“老爷何出此言?”
“先帝之事,朝野上下谁人不知?可那是先帝啊!”宣大先生的声音压得更低,却字字清晰,“新帝初立,根基未稳,正是需要拉拢勋贵、稳固朝纲之时。陆曜此时站出来,揭露先帝之失,无异于将自己和整个陆家都摆在了风口浪尖上。”
“赌上满门荣耀,去求一个‘公道’,去正一个‘视听’。”他摇了摇头,语气中却满是赞叹,“这不是权臣的算计,这是。。。。。。这是‘文死谏’的风骨,是‘舍生取义’的担当!”
他拿起酒壶,给自己又斟了一杯,目光灼灼:“世人皆知陆家文武双修,长房只知沙场拼杀,不懂朝堂风骨,二房深暗前朝之事,两房相辅相成,铸就今日,可你瞧瞧,陆曜这孩子,他身上更多的是我们所推崇的,那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臣胆魄!”
“有此子在,陆家不衰,大齐亦有幸啊。”
说完,他举起酒杯,遥遥对着陆曜的方向,郑重地行了一礼,方才将酒缓缓饮下。
席间几位与宣大先生相熟的读书人,听到他这番话,也纷纷侧目,看向陆昀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深深的敬佩与叹服。
听了满耳朵的方夫人,目光越过喧闹的人群,落在了不远处正与几位老臣说话的陆曜身上。
她看着身旁的宣大先生对其赞不绝口,眼神中不禁闪过一丝了然。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宫中虽未明说宣贵妃不能生育,但这么久了,宣家始终没有传出半点喜讯,其中情况,可想而知。
如今宣家人不仅亲自登门参加陆家的百日宴,宣大先生更是对陆曜、对整个陆家极尽褒扬,这份心意,再明显不过了。
她不禁想到陆家在京中的处境。
树大根深,枝繁叶茂,却也因此招风。陆家两房,一房手握兵权,镇守边关;一房浸染文墨,跻身朝堂。
这本是家族绵延的万全之策,却被许多人曲解为野心勃勃,就连先帝也一度猜忌陆家是想文武双控,把持朝政。
可只有真正了解陆家的人才知道,那不过是百年望族,为子孙后代谋求的一条自保之路罢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皆是为了在这波谲云诡的京城中,护得一族平安。
而如今,宣家这位以风骨著称的读书人头面人物,却在这样的场合,公开为陆家正名。这意味着什么,在场的人,恐怕都心知肚明。
方夫人端起面前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也熨帖了她心中那一丝因看清局势而泛起的波澜,今日宣家来人,没白来,每一句话都有其用意。
按理说,后宫之中,妃嫔们虽不至于到不死不休的境地,但也绝无可能成为朋友。尤其是宣贵妃与陆皇后,一个是早早嫁入东宫、如今荣宠加身的贵妃,一个是二嫁之身、一入东宫便占据正妻之位的陆家嫡女。
这两人,即便面上不公开打擂台,暗地里也必然是针锋相对,又如何能做到相敬如宾?
可宣家人今日的所作所为,与主动投诚又有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