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网

千千文学网>万历明君 > 第195章 见微知着浑身解数(第3页)

第195章 见微知着浑身解数(第3页)

张孟通见这位吏部尚书发话打断,皇帝也并无反驳的意思,他只好老老实实闭嘴,见好就收。

他自然明白王锡爵的顾虑。

侵占草场的各方中,除了户部丶兵部的官老爷们,不乏京营各卫的副官参将们。

什麽金吾左右卫丶燕山左右卫丶神枢营城守营,乃至皇帝身后跟着的一千馀神机营兵丁,有没有分润一二都还难说,

闹不准就给皇帝两刀呢?

大头兵可不管这些,当初嘉靖癸丑科状元陈谨在家守孝,大头兵上门索要粮饷,陈状元自恃身份不给,顺手就被大头兵两刀砍死了。

其他的什麽争道的大头兵打死钦差啊,百户官偷拿宗藩钱财,顺手打死藩王啊,比比皆是。

这些中枢大员这时候镇之以静,说明足够清醒。

清醒好啊,若非这些中枢大员有些本事,他也不敢押宝在新政身上,毅然揭发侵占草场之事。

「张卿,朕记得你是盐政衙门升迁到宛平的?』

正想着事情的功夫,张孟通突然听得皇帝问话。

他连忙收摄心神,也不管皇帝是不是转移话题,只是恭谨应道:「陛下圣心囊括乾坤!」

「臣是山东举监出身,出任济宁州吏目,万历二年以考成升迁,掌登州港事。」

「万历四年因港口建成,以海运论功,调为时任盐政都转运使的余公跟前听用。」

「去年十一月,以盐政论功,升至宛平县。」

大明朝的官场环境,在万历元年前后,发生了极大改变。

在升迁上,也有了新的钻营方向。

以前讲究一个「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大家襄赞要和衷,

一味圆融,一味谦恭。」

之后就变成了「激流勇进到三公,须显奇功,且说精忠。力持新政逞英雄,

不谥文襄,便谥文忠。」

所以,在海港建设有苦劳,盐政衙门有功劳的张孟通,可谓是每一步都走得健步如飞。

朱翊钧点了点头,随口问道:「盐政改制已经七年了,以卿观之,功效如何?」

盐政总督殷士詹固然每年都会入京汇报,但经常做皇帝的人都知道,从不同角度了解地方情况的机会,有多麽珍贵。

这话问出口,王锡爵也转头朝张孟通看了过来一一他那位同科余有丁,便是以盐政推功,升山东巡抚。

张孟通见众人都朝他看来,不由顿了顿。

思索再三,还是决定不偏不倚地对盐政改制进行简短的总述:「陛下,以臣观之,盐政改制,可谓按部就班,颇有成效。」

「两淮丶两浙丶山东的行盐,由盐政衙门统一管辖之后,纠捕私盐丶南盐北运丶平抑盐价等,皆是卓有成效。」

「盐税逐年递增,而百姓不加负担,尤其通海运之后,蓟州丶辽东等地,盐价大幅降低,百姓皆以为善政。」

皇帝跟群臣都静静听着。

心中多少也明白其中有些吹捧的成分,若说是统一调度后,税好收了,私盐好打击了,这或许是真的。

但要说抑制盐价,估计也就是某地某时,稍微低了些许而已,毕竟总产量又没拉上去多少。

等张孟通说完,朱翊钧才追问起关切的问题:「盐引呢?」

盐引的名声已经被勋贵丶宗室丶朝官搞臭了。

想要重建信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七年过去,殷士儋年年都说遥遥在望,具体如何,朱翊钧也有些拿不准。

张孟通小心翼翼观察着皇帝的神色,缓缓开口道:「陛下,盐引发行之初,

确实不为盐商所信,如今已经大为好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