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网

千千文学网>广夏:文德皇后 > 抉择(第1页)

抉择(第1页)

“结庐也不是不行。”长孙青璟执起新抄的佛经,吹了一口气,希冀墨迹干涸快些,然后轻轻卷好。

“既然你志向坚定,那母亲落葬之后,我白日陪着你在庐中思念母亲,暮夜回府誊抄佛经避嫌?”长孙青璟的语调波澜不惊,恳切中带着一丝天真。

李世民假想中的争论并没有发生。长孙青璟既不劝他保重身体,也不劝他以大局为重同去洛阳,只是决意用陪伴与抄经默默支持他的偏执计划,这让刚打起精神准备与之舌战的李世民大感意外。

他听出她心中有所遗憾,却还是努力体恤他的丧母之痛与仁孝之心。

他本不该有欣喜之情的,但是他又深感母亲并不会因这份情愫怪罪他。

“还有比这更好的缅怀亡母的方式吗?”李世民试探着问道,语气里却透出些不易察觉的胆怯。

他想起了噩梦中的幻境,想起幻境中母亲对他任性的责备,想起将他强行留在崖壁上的脆弱的绿枝……他突然间觉得应该听听眼前这个女孩对未来的见解。

“从目之所及的角度,我确实找不到比在墓前结庐居丧更好的悼念方法。”长孙青璟靠近灯檠,执起剪刀挑断一截灯芯,迸溅的火光与烛泪消歇了。晦暗的光线勾勒出少女伏案抄经的娴雅剪影。

“我方才偷听父亲与陈国公密谈了……”帘帷上的身影颤动了一下。

“那么……”李世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坦诚,一时语塞。

长孙青璟放下笔墨,缓步到榻边,一手支起左腮,平静地问道:“他们的密谈与你有关,与阖府安危有关,你不好奇吗?”

“你尽管说,我听着……”李世民局促地说道,并不介意琢磨一下父亲与舅父的隐秘。

“这次对父亲的任命,除了皇帝纸面的敕令,还有一道令人玩味的口谕——自初冬陛下自洛阳、唐公自陇右返京,表兄弟难得相见,又因国事一别数月,皇帝皇后思念唐公夫妇不已,本欲上元节邀请贤伉俪一聚,不料夫人仙逝,帝后痛惜。愿唐公以国事为重,勿哀毁过礼。”

长孙青璟回忆着全家接旨时的每一个细节,思索了片刻继续说道:“之前我所记得的这些不过是主上寒暄客套之语,当然,有些贵戚欲陛下寒暄客套一番尚不可得。国公丧妻,帝后同时慰勉国公,在外人看来也是荣宠有加……”

“那么这次皇帝陛下需要李家用什么代价去换取这份荣宠呢?”李世民抑制住自己冷笑的冲动。

“陛下的威严躯壳下大概住着一个十五岁的任性郎君。”长孙青璟突然想起了长孙无忌曾经一句短评,她觉得这话恰如其分又好笑,便忍不住冲口而出,“觉得全天下臣民都要对他的仁慈感恩戴德、衔草结环以报。”

“没看出来你如此惠辩!我不怕被陛下云台走马一样的奇思妙想吓到。你告诉我,我父亲需要以怎样的忠诚换取主上的恩宠与信任呢?”

李世民对今上异于常人的逸想狂慧了然于心——事已至此,他深感此刻的心情不可能变得更坏了。

“陛下口谕里还说,他不但思念唐公,还牵挂唐公爱子……希望能在洛阳与唐公父子相见。”

李世民平静的神色中泛起一丝微澜:“这事于情于理说不通。君子丁忧,金革无避。国事重于父母是常理,重于夫妻情义也在情理之中,忠义重于孝道重于儿女私情,所以陛下令父亲为母亲举行完丧礼之后即可奔赴东都,尚且说得过去。可是,白身的人子岂有不为母居丧的道理。况且照着陛下的筹划,父亲不日宿卫紫微宫,就在陛下眼皮子底下。陛下难道还会害怕父亲心生异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陛下已经用过一次试探的把戏,难道今次又要故技重施,将儿子束缚于近前来挟制父亲吗?这伎俩真是望之不似……不似……太小家子气了。”

“如果是无人可用又不得不将信将疑地启用父亲呢?”长孙青璟狡黠地问道,“如果右骁卫将军一职是一种荣誉与试探呢?如果通过了试探也许就是一片坦途,通不过便是阖家万劫不复呢?”

“这话令人头皮发麻。你到底偷听到我父亲与舅父说了些什么言语?”李世民警觉地问道。

长孙青璟缓缓道来:“父亲与舅父也正为主上的反复无常而迟疑担心。不过舅父说,他确实也私下向宇文驸马打探了陛下的深意……”

“哪个宇文驸马?”李世民忍不住插嘴道。

“许国公次子,南阳公主的驸马宇文士及……你跟他不是很熟络吗?为什么说出这么怪异的言辞?”长孙青璟有些诧异于丈夫的奇怪质询,她禁不住凑近李世民,“你脸色不太好。”

李世民刻意避开了长孙青璟伸向他额头的手指,目光闪烁不定:“既然是他说的,那定然是肺腑之言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