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网

千千文学网>广夏:文德皇后 > 初到(第2页)

初到(第2页)

李渊暂时换下齐衰,前往吏部赴任。

家令见过二郎与新主母长孙青璟。交上账册供检视。长孙青璟问及城郊荒败之事。

“先生,我是洛阳人,年幼时也常往来于两京之间。过去一路暧暧村烟、鸡鸣狗吠,而今田畴农庄一片荒芜,首善之地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甚至成群的麋鹿也流窜在富庶的中原腹地,这是何故?”

“娘子问的也正是我准备告禀的要事。”家令说道,“朝廷经年累月的兵役、徭役导致流民激增,河南郡的许多豪强开始接收流民,结坞堡,娘子所说的荒败之地的农户,如果足够幸运的话,恐怕此时已经成了坞堡中的隐户;如果不幸的话,恐怕早就成了……”

“成了辽东和运河边的枯骨,对吧?”李世民新近丧母,路遇夷羊,今日又听到安伽陀劝皇帝尽诛天下李姓之人的奇闻,心情更加恶劣,便意欲尽早结束盘查,“你要告禀的事情,和朝廷的徭役有什么干系?”

“二郎,唐国公在洛阳近郊也有田产,近来也有流民意欲投奔,如之奈何?”家令问道。

“留下身强力壮、堪当死士者,人选由你定夺——记住,此事偷偷办妥,动静不要太大,切不可向外传扬。我过几日去趟田庄……”李世民的脸色更加苍白,这种选择性的收留方式让他觉得不舒服又不得不为之。

“好的,这就吩咐下去。”

“等等!”家令正准备离去,又被脸色阴晴不定年轻郎君叫住,“支用我的钱,不要让父亲发现。等适当的时机,由我亲自告知父亲此事。”

夫妇二人又嘱托同来洛阳的刘娘子准备各自守制的居所。刘娘子边依照在大兴的前例,将长孙青璟安顿在李世民的旧居室,又将当年窦夫人招待密友、读书小憩的阁子安排给李世民。

经过三娘前日一番盘诘,夫妇二人也不再觉得分居守孝一事有何不自在。

李世民叫上园丁,只说修剪李树。其余琐事就交给长孙青璟。

刘娘子带着青璟来到窦夫人常用的暖阁。阁中陈设倒也说不上具有特别女性化偏向的色彩,与一般男主人的待客书室并无二致。

与大兴的起居之处相比,此处反而多了几分南朝竹林之风。帷幔纹样并不十分繁复,以青绿为主色调。

阁子虽说日常保持齐整,但陈设布局未变,几乎还是窦夫人上次以外命妇身份参加元正朝会,顺便在洛阳小住几日的风格。

书柜显眼处是钟王的拓本与摹本,五经及各家注疏笺,诗文里头,庾信占了一半。

薛道衡与卢思道的诗集尚在最中间,令青璟觉得不妥。她便命人找来书箧准备将这些诗文集置于隐蔽处。

案上有一卷未抄完的《涅槃经》,青璟灵机一动,找来年长婢女问起唐国府可在洛阳出资修过佛寺,通常供养何物。

她细细端详窦夫人誊抄的佛经,觉得可惜,便以手指在空中运了数下笔锋,觉得自己可以勉强模拟着窦夫人的笔迹抄完整部经书。

环顾四周,只剩书写着《列女传》的屏风与新主人有些不相宜。这扇屏风甚至比大兴那扇孔雀屏风还陈旧些。

刘向所著之书中,长孙青璟最喜《战国策》,铺陈伟丽,叱咤雄豪,看得人心旌荡漾;《列女传》于她太过鸡肋与矫揉造作。

但她心中这些小小臧否,也只敢偷偷说给高士廉听,引得养父解颐而笑。可惜如今,也无人倾听她这些不着调的幼稚见解。

她抚摸了屏风上所绘衣着古旧的侍女,找来一个伶俐的婢女问道:“府中可有储物的阁子?”

婢女道:“连廊后有废弃的屋子,有暂时不用又不舍得丢弃的物什,就堆放在那里。”

长孙青璟一边将那些触怒过皇帝的名士文集收进书箧,一边吩咐婢女们收走旧屏风。

“且慢!”青璟见婢女挪动起颤巍巍的旧屏风,心生不忍,“找一些干净的旧帷帐,越大越好。若有小一些的汗巾帕子也一并拿来。”

婢女们便有条不紊地依照小主母的吩咐急趋而出,找寻旧丝物。

“家中可有专管采买日常物什的奴婢?”长孙青璟又问道。

正在往金累丝香囊中填放安息香的少女向长孙青璟致意道:“娘子需要何种纹样的新屏风?”

“我多年未到洛阳,丰都市与大同市仍是日中开市吗?”长孙青璟问道。

“是,娘子记的分毫不差。”少女解释道,“大同市的器用稍寻常一些,丰都市有百行三千市肆,珍玩应有尽有。”

“看来还真是没怎么变,只是丰都市听起来似乎比记忆中更大了些。你去为我找一幅诗意画,找不到的话就延请一位画师。画工要精细,尽量做旧,也不要弄成太旧的古董模样,就像十年前买的旧屏风就行……”她的奇思妙想,就像温泉中奔涌的气泡,半点抑制不住。

一旁麻利能干的婢女朱唇微微开启,愣怔无言。

她只是在心中感叹,长孙娘子这副雷厉风行又神秘莫测的架势,像极了家中那位临机果断见识深远的年轻郎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