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了看这两人,绕过那个满脸不忿的夫子,直接去另一个夫子身边:“杜夫子,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上课,我们也好让孩子多做准备。”
杜夫子语气和善:“明日就可以了。”
“不过我想问问,这里的孩子有没有识字的,又识到什么程度。”
院长婆婆摇头,自然是都不认识字。
夫子点头:“那就一起教,县令大人的意思是,只教最实用的,尤其是大孩子们。”
“认识一二三四,会些简单的加减法,就能去街上做工了。”
这样既给了孩子们出路,也能减轻慈幼院的负担。
院长婆婆松口气。
这是最好的。
她还怕教四书五经呢。
这里的孩子,又不能科举。
“若有好苗子,确定也无家人,便送到县学读书,管吃管住。”杜夫子把纪县令的意思记得很清楚,传达得也明白。
院长想到什么,反而笑道:“咱们这县令,确实实在。”
从不说那些虚话,该给东西就给东西,该给银钱也给银钱。
就连夫子教的,都是实用的
。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办差的老吏呢。
杜夫子倒是没想那么多。
他纯粹按照安排做事。
而且这事,让教谕很不满,身边多数夫子,也是不愿意的。
教这些孤儿没有油水,又很辛苦。
还不是正经科举。
杜夫子倒是觉得,有点事做就很好。
教谁不是教。
所以另一个夫子还在筹备阶段,就找借口离开,也不意外。
院长婆婆让慈幼院的人帮帮忙,总算把教书的地方布置起来。
期间还有捕快过来,确定修补房屋的时间以及人手。
纪霆回来之后,略问了问,还未坐稳,教谕便赶过来。
教谕明显不高兴:“纪大人,听说矿场上又给慈幼院送了炭火。”
“张管事觉得他们可怜,就多给了些。”
那县学也可怜啊。
教谕赶紧问道:“那大人,咱们县学真的不招生吗?其他地方的官学,多数都在招学生吧。”
纪霆似笑非笑:“是啊,之前皇上下令,鼓励读书的时候,还拨了银钱,就是用来招生。”
门北县并未用作招生,而是用来扩建房屋。
依照这教谕算糊涂账的本事,估计不少都进了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