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网

千千文学网>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200章 告诉他其他婚事都给我停了(第1页)

第200章 告诉他其他婚事都给我停了(第1页)

毕竟,能与胡府结亲,大多数人都是乐意的。因此,被胡大老爷看中的“后备人选”们,面对胡府重金聘请的媒婆,都表现得极为客气。胡大老爷出手阔绰,直接雇佣了十几个媒婆分头行动。只有一个要求,务必带回最真实的情况。包括对方的家世背景、父母状况、女儿的性情与相貌等,都要详尽无遗。最好再向邻里间探探这户人家的品性和声望。俗语说得好,重赏之下出勇士,胡大老爷如此不惜重金,结果自然不会太差。仅仅两日,胡大老爷便选中了一家极为满意的人家——国子监祭酒家的千金。此家从事教育,为人忠厚,名声颇佳,即便将来有何变故,顶多也就丢个官职,总比吏部、户部、礼部那些野心勃勃之人强得多。甚好!且说祭酒家的小姐,知书达礼,容貌亦佳。于是,亲事便定了下来。双方有意,进展迅速。胡大老爷在媒婆的忙活下,迅速完成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流程,预计十日内便能办妥一切。至此,胡大老爷终得宽慰,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前往上元县。是时候将那个还在推三阻四的逆子胡仁彬绑回来了。你爹给你安排的亲事,怎敢拒绝?竟还敢送信回来,说有公务需交接?你怕是不知道你爹在官场的威名吧?一贯嚣张的胡大老爷,不再多言,只命一句:将那逆子绑回,成亲!不到半日,正在上元县扮演勤政爱民县尉的胡仁彬,就被绑了回来。胡府的下人们多年未曾如此张扬。他们径直闯至上元县衙,对胡仁彬一笑,随即从背后掏出绳索,干脆利落地将人捆绑。上元县的官员们进退两难,气氛紧张。此时,已在上元县逗留两日、始终未透露身份的胡府大管家胡义,挺身而出。“各位,我乃胡义,奉老爷之命,带少爷回家处理家事。”“若有冒犯,望请海涵。”“他日诸位若至应天城,欢迎光临胡府,与我家少爷相聚。”“告辞。”一番客气言辞后,胡义果断带着双手被绑、只能任人牵引的胡家少爷上了马车。留下上元县的众人面面相觑,低声议论。“他刚才说的是胡府吧?”“他说的胡府,难道是那个胡府?”“除了那家胡府,还有谁敢这么干?”“天哪,咱们县衙竟藏着高人,我们竟全然不知?”“唉!”……且说上元县的纷扰。上了马车,胡义笑着为胡仁彬解开手上的绳索。望着揉着手腕、龇牙咧嘴的胡仁彬,胡义如同长辈看待晚辈般,打趣道:“少爷真是到了该成家的年纪,性子沉稳不少啊。”“要是搁几年前,这会儿你恐怕已经开始大吵大闹了。”在熟人面前被揭开过往,即便是平日里无论面对何种棘手情况都能从容应对的上元县县尉、胡家少爷胡仁彬,此刻也只能苦笑回应。“义伯,过往之事就让它过去吧,您如今又提起,真是让我有些尴尬了。”“哈哈,真是抱歉,是我失言了,少爷您别往心里去!”胡义深知进退与分寸。一句玩笑并无大碍,多年主仆情分,这点面子还是有的。但玩笑过度,便失了分寸。好在胡仁彬也非等闲之辈,稍加思索便觉家中或有大事。“义伯,家中究竟发生何事了?”“我父亲即便再催我的婚事,也不至于如此急迫吧?”“怎会突然派人来抓我?”胡义面色一正,对胡仁彬道:“少爷,此事我稍作打听。”“据刚来的家人说,老爷已为您定下了国子监祭酒家的亲事。”“纳吉、问名等事宜皆在筹备,婚期也已定于十日后。”“因此,才急忙派人接您回去,以免误了吉时。”胡仁彬听后,心中疑惑未解,反而更加纠结。“婚姻大事,自当由父亲做主,我亦相信他不会害我。”“但我就想不通,为何此前毫无风声,如今却如此仓促?”“家中,或是父亲是否遇到了什么难处?”这才是胡仁彬最为忧虑之事。这些年,被父亲严厉管教,胡仁彬也着实成长不少,洞察了许多事情。起初,他对父亲的教诲虽口头上应承,心中却颇有微词。直至目睹那些昔日与他身份相近,一同逛过青楼、把酒言欢、街头放荡的世家子弟,狼狈不堪地踏上刑场……他才恍然醒悟,自己实则一无是处。生在胡家,他自幼衣食无忧,享受着锦衣玉食,所到之处皆有人礼让三分。然而,这一切皆源于他爹胡大老爷的威望。一旦父亲遭遇不测,等待他的唯有绝路。悟透此理,他开始变得沉稳,乖乖遵循胡大老爷的安排行事。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他深知,如今的老爹虽难登高位,却精通自保之道。他也习惯了老爹那种放纵享乐、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但突然间,这位一向懒散的老爹竟开始积极行动,还以一种超乎常理的方式催促他的婚事。他心中自然疑惑重重,这几年若没点脑子,早就白混了。可他的疑问,在胡义那里根本得不到答案。“少爷,具体缘由,恐怕只有老爷清楚。”“老奴在胡家已三十年。”“一路追随老爷,见证他步步高升、胡府日益兴盛,老奴心里明白。”“老爷现在只想过安稳日子!”“既然老爷如此安排,少爷不如安心接受便是。”“反正少爷也到了成家的年纪,这一切都挺合适,不是吗?”胡仁彬默默点头,不再言语。他清楚,其中必有隐情。但他不可能从胡义这位管家口中探知一二。毕竟,他只是胡府的少爷,不是他爹!胡府的实际掌权者是其父,胡义效忠的对象也是他。若有重要事宜,非得其父首肯,胡义绝不会多言一句。然而,这种情形却让胡仁彬更加忧虑。他在心中暗自揣测。能让父亲如此忌惮且焦急的,似乎只有皇室,更准确地说,唯有皇帝陛下!可自家已与陛下结为儿女亲家,父亲也仅是挂着礼部闲职,不再过问朝政。怎会惹上麻烦?胡仁彬苦思冥想,却万万没想到,这一切竟是因他而起,且是因他的“美貌”!(本章完)从上元县返回应天城的路程并不长,半日之内,胡仁彬便站在了父亲胡大老爷面前。胡惟庸望着匆匆归来的逆子,未作过多解释,只是淡然吩咐:“国子监祭酒家的亲事,我已为你定下!”“据我派人打听的消息,无论是家世、性情还是容貌,她都是你的最佳伴侣!”“上元县及吏部那边,我已帮你请假,不必担心。”“这几日,你安心待在家中,先把婚事办了!”“成亲后,再去追求你的事业吧!”言罢,便不再多言,催促胡仁彬离开。胡仁彬不悦地瞥了父亲一眼。嘴唇微启,欲言又止,终是沉默离去。他恍然悟到,此中内情,多半非他能窥探。即便知晓,又能奈何?何人会在意他的言辞?无人关心!抛开胡家大少的名头,仅凭他那卑微的县尉之职,在应天城,连六部中无名小吏亦不屑一顾。故而,他唯有顺从。待到时机成熟,或许自会明了。胡仁彬落寞离去的背影,胡大老爷并未多加留意。即便胡义已告知逆子归途中的臆测,胡大老爷亦未放在心上。胡家已不堪“圣宠”之重。荣耀、颜面、地位皆备,除却实权,胡家已至大明帝国之巅。余下时光,当低调隐忍,静待时机。然而,世事无常,老朱家生了变故。直至此刻,胡大老爷仍不明所以。老朱家千金何以青睐此逆子?他有何过人之处?更甚者,老朱家岂能一再纠缠胡家?小月儿已嫁入朱家,且身怀六甲,为何仍紧盯不放?念及此,头痛不已。所幸自己当机立断,快刀斩乱麻。既觊觎我家“猪”,我便将其送走,任你背后如何筹谋,猪已不在,你又能耐我何?胡大老爷想到此,嘴角微撇,双手负后,着手筹备起胡仁彬的婚礼。胡府大少爷即将迎娶新娘的消息,迅速传至朱元璋耳中。望着前来禀报的宋利,朱元璋困惑地眨了眨眼。“不对吧?”他疑惑道,“宋利,前两日不是说胡仁彬还单身吗?怎么转眼间就要办婚礼了?你们莫不是在戏弄朕?”朱元璋一怒之下,虽不至伏尸百万,但血溅五步绝非虚言。宋利闻言,立刻跪倒在地,高声回答:“回皇上,锦衣卫与宫中探子所传消息,均无遗漏。胡仁彬之前确实未定亲。但自皇上派老奴传讯后,胡大人次日便前往礼部查阅官员子弟名录。随后,他重金聘请多位媒婆,携礼登门拜访心仪之家。昨日,胡大人已敲定少爷与国子监祭酒家女儿的婚事及婚期,并将大婚之日定于十日之后。今日,胡仁彬被胡府之人从上元县带回,胡府持胡大人名帖前往吏部为其告假,婚礼筹备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听完宋利的汇报,朱元璋恍然大悟。他深知胡大老爷的用意,心中五味杂陈。胡惟庸此举,竟是防备自己将女儿许配给胡仁彬?为了避免皇命赐婚,他索性抢先一步办了婚事。自家女儿绝不可为妾。若婚事已定,新娘进门,即便是大明皇帝的我,也不好意思悔婚。到那时,木已成舟,女儿那点心思便烟消云散了。想到这些,朱元璋心中的怒火瞬间燃起。胡惟庸,你竟敢看不上咱家的女儿,大明公主?你家那小子能被咱家女儿看上,是你们家的福气。而你们却避之不及?你们父子,真是该死!此刻的朱元璋,全然不顾之前安庆公主对胡仁彬有意时的种种顾虑。他甚至忘了前几天派宋利去提醒胡惟庸,让他识趣些的事情。现在的他,就像一个女儿被轻视的父亲,怒火中烧。什么忌讳,此刻在朱元璋心中已不复存在。他就一个念头,既然胡家小子被咱家女儿看上了,就必须恭恭敬敬地把女儿娶进门。以后还得好好对待她。否则,我这个当爹的,定要为女儿出头!想到此处,朱元璋拿起朱笔,亲自写了封赐婚的旨意。确认无误后,他拿起印玺,重重地盖在了圣旨上。“宋利,拿着这道圣旨,去胡惟庸府上!”“告诉他,其他婚事都给我停了!”“让他那儿子乖乖在家准备迎娶咱家女儿!”“我乃皇帝,天子之身,我的话便是金口玉言,远胜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速去办理!”:()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