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1章
“娘,您看,这些,都是爹留存下来的宝贝。”
普通人看着再普通不过的一些小物件,被博物馆专业人员处理后就变成了一件件有着深刻影响力的展品。
杜红英看着这些展品相当的满意。
老杜同志走了这么多年了,但他依然活在大家的心中。
他用另一种方式陪伴在了大家的左右。
“哎呀,就是一些烟壳纸而已。”
陈冬梅嘴上说说
“这不仅仅是烟壳纸,这是香烟的发展史;这是民间木匠师傅的发展史。。。。。。”
解说员站在五颜六色的烟壳纸前一讲解,陈冬梅都觉得确实是上档次。
“还是你们年轻人有文化好啊,在我们看来擦勾子都嫌弃的烟壳纸,转眼之前就被你们收拾得这么好放在玻璃柜子里变成了历史。”
杜红英。。。。。。我娘说话有点幽默风趣,话粗理却不糙。
这玩意儿就得有文化的人来整。
这些烟壳纸处理得平平整整的用了双面玻璃柜里展示,解说员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看这些东西啊,还得找解说员帮忙。”邱琼先笑道:“这要是我们这些没文化的老婆子来看,就只看到它们是烟壳纸,看不出其他的名堂。”
“可不,我也只认得这是木匠的东西。”陈春花笑道:“石匠的,泥瓦匠的。。。。。。”
“当真,大姐,小静说要写书,我说以前有九佬十八匠,她问是哪九佬,哪十八匠,我还数不出来了。”陈冬梅想起来了连忙问:“大姐记得不?”
“咋不记得呢?”说起这事儿陈春花就掰着手指数了起来:““九佬”指的是阄猪、杀猪、骟牛、打墙、打榨、剃头、补锅、修脚、吹鼓手这九个行当。”
“那十八匠呢?”
陈冬梅都很佩服自家大姐的记性,经她这么一数,自己也想起来了,不过十八匠她记不得太多了。
眼睁睁的看着大姐,儿媳妇可是要写书的,用得上的知识,她得问了记下来。
“十八匠包括:金匠、银匠、铜匠、铁匠、锡匠、木匠、雕匠,画匠,弹匠、篾匠、瓦匠、垒匠,鼓匠、椅匠、伞匠、漆匠,皮匠。”
“好像少了一个?”
“不少,另外还有织布匠、绒匠、染布匠、弹花匠、铸造匠、磨剪铲刀匠、窑匠。。。。。。”
“那又多了啊。”
“你还真当是十八匠啊?”陈春花道:“以前爹就说过,十八匠只是一个称呼,是对手艺人的概括,九佬十八匠”都是凭手艺在外谋生,所以有“无陂不成镇”的说法。”
“原来是这样啊。”陈冬梅转头问杜红英:“你记下来没有,小静写书要用。”
杜红英。。。。。。我娘当我是神童啊?
又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咋可能记得那么多。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记不住就给小静写下来,回头拿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