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网

千千文学网>大唐九万里 > 第 47 章(第1页)

第 47 章(第1页)

府君眉头紧锁,敲击着惊堂木:“王君!你可知认罪意味着什么?谋害亲女、滥杀无辜,皆是死罪!”

王君却只是淡淡一笑,那笑容里带着几分自嘲,又有几分不容置喙的傲慢:“府君明鉴。老夫行的事,自然认。既做了,便没打算苟活。”他转头看向仍跪在地上的王二娘子,眼神里没有恨,反倒有几分奇异的赞许,“你敢敲登闻鼓,敢站在这里指证我,倒不愧是我王仁的女儿。”

“阿爷!”王二娘子猛地抬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你……你为何要这样?”她要的是真相大白于天下,是他为姐姐、为奶娘赎罪,不是这样轻描淡写的一句“认罪”,仿佛这一切只是一场无关痛痒的戏。

“为何?”王君嗤笑一声,目光扫过公堂外探头探脑的百姓,语气陡然变得凌厉,“王家的名声,岂能容得下一个私奔苟活、珠胎暗结的女儿?你姐姐既毁了门楣,便该有毁了门楣的下场!至于你奶娘……”他顿了顿,语气冷得像冰,“知道太多不该知道的事,留着便是祸患。”

他看向府君,拱手道:“府君不必再审了。所有罪名,老夫一力承担。”

府君盯着他看了半晌,见他神色坦然,不似作伪。

“王君,”府君沉声道,“律法面前,岂容你这般儿戏?你说认罪便认罪?人证物证俱在,本府自会一一核验。来人!”

“在!”

“将王君收押监牢,听候发落!”

两名不良人上前,要去锁王君。他却抬手挡开,挺直了脊背,自己朝着堂下走去,步履依旧沉稳,仿佛走的不是通往死牢的路,而是回府的长街。经过王二娘子身边时,他脚步顿了顿,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好好活下去,珍惜你努力得来的一切,不要学你姐姐,只会后悔。”

王二娘子浑身一震,望着他被押走的背影,忽然明白了,父亲的认罪,既是承认罪行,也是一种最后的掌控。他不愿在公堂上与女儿辩驳,不愿让王家的龌龊被翻来覆去地晾晒,便用这种最极端的方式,给这场闹剧画上句号。

公堂外的百姓早已炸开了锅,议论声浪几乎要掀翻屋顶。

“竟真的认了?王君这是疯了?”

“都说虎毒不食子,他竟真杀了自己女儿……”

“二娘子也是可怜,告了生父,往后可怎么办啊……”

璎璎在槐树上听得真切,手指紧紧抠着树皮。她原以为会有一场唇枪舌剑的辩驳,没想到竟是这样的结局。王君的认罪来得太突然,突然得让人心头发寒。

府君重重一拍惊堂木,喝止了堂外的喧哗:“王二娘子,你且起来。既然被告已认罪,本府会即刻核验药方、提审人证,开棺验尸之事,也会按律办理。你且回去等候消息。”

王二娘子缓缓起身,膝盖早已跪得发麻。她望着空荡荡的堂下,父亲的身影早已消失在侧门后,心里像被掏走了一块,又空又疼。她朝着府君深深一拜:“谢府君大人。”声音轻得像叹息。

走出府衙时,阳光刺眼,她下意识地眯起眼。吉祥快步迎上来,扶住她摇摇欲坠的身子:“娘子,没事了。”

王二娘子望着他,忽然笑了,笑着笑着,眼泪便掉了下来:“嗯,没事了。”

只是这“没事了”三个字里,藏着多少血泪,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怕是只有她自己知道。

公堂的惊堂木声渐渐远去,宣州城的风却依旧喧嚣。这场牵扯了数条人命的公案,以一种谁也没料到的方式,朝着终局走去。

璎璎没料到这场惊动全城的女告父案会了结得如此仓促,只好悻悻然从槐树上爬下来,由阿意扶着往客栈走。刚拐到街口,一颗小石子“咚”地砸在她鞋尖上。顺着石子飞来的方向望去,只见李祈安一行人正坐在街边茶摊里,方静鱼正对着她挤眉弄眼,叶守礼则低头啜着茶。

她缓步走过去,在李祈安对面的空位坐下,随口要了杯清茶。

“小二,添两碟松子糖和桂花糕!”李祈安扬声唤道,转头看向璎璎时,眼底带着笑意,“你今早天不亮就跑出去,定是没好生吃饔食,先垫垫肚子。”

璎璎点点头,刚端起茶杯,就听见邻桌茶客正唾沫横飞地议论公堂之事:“那王君也真够洒脱的,说认就认了……”她不由得蹙起眉,转头看向众人:“为何王君认罪如此干脆?”

夏循放下茶盏,慢悠悠道:“像王君这等世家出身,朝堂沉浮半辈子,怕是早看出自己已是穷途末路。与其在公堂上被翻出更多龌龊,与亲女辩驳得颜面扫地,不如痛痛快快认了,好歹留几分体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