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网

千千文学网>大唐九万里 > 第 47 章(第2页)

第 47 章(第2页)

叶守礼却摇了摇头:“不尽然。为人父者,尤其膝下只有两个女儿,亲手毒死一个,又被另一个当众揭了老底,这般活着怕是比死还难受。或许在他看来,认罪反倒是种解脱。”

璎璎的目光落在李祈安脸上,语气笃定:“你说呢?”

李祈安指尖轻点着桌面,沉吟道:“他们说得都有道理。人性本就复杂,王君此举,或许有对女儿的愧悔,也或许是明白铁证如山,争辩已无意义。”他顿了顿,声音沉了些,“但更深层的,怕是在为王氏一族挣最后几分颜面。今日这事传开,世人或许会骂他心狠手辣,但也定会有人赞他‘杀伐果断’。他这一生都活在家族的枷锁里,在他眼中,王氏的声誉怕是比性命还重。”

璎璎捧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深有所感:“所以在他看来,可能毁了家族名声的姐姐是叛徒,而敢状告他的二娘子,反倒因这份‘决绝’为家族博得了几分异样的‘声名’,竟成了值得他‘赞誉’的女儿?”她轻轻叹了口气,“世家子弟,生于斯长于斯,既借着家族的势步步高升,也一生都在为氏族殉道,从来由不得自己。”

“或许,这就是王君的道吧。”李祈安笑了笑,语气里带着几分释然,“人生在世,谁还没点莫名其妙的坚持呢?有人为情,有人为利,他为的,大抵就是那顶‘王氏’的帽子。”

茶摊外的阳光渐渐烈了起来,小二端来的茶点冒着热气,松子糖的甜香混着茶香在空气里弥漫。璎璎拿起一块桂花糕放进嘴里,清甜的滋味在舌尖化开。

“所以,王君会被判死刑吗?”方静鱼放下茶杯,忽然开口问道,眼里带着几分探究。

“不会。”叶守礼拿起一块桂花糕,慢悠悠地嚼着,语气笃定,“王君毕竟出身五姓七望,世家的体面摆在那里,怎会真与庶民同罪?况且他这般干脆认罪,反倒博得了几分‘敢作敢当’的名声。再加上另一个缘由……”

“什么缘由?”璎璎顿时来了兴致,追问不休。

叶守礼却朝李祈安扬了扬下巴,示意他来说。

璎璎的目光立刻又黏在了李祈安身上,眼里满是好奇。

李祈安无奈地耸耸肩:“哪有什么特别的缘由。不过是王二娘子终究心有不忍,不想亲手将父亲送上断头台,更不愿自己背上‘弑父’的心理负担,特意求我从中斡旋,为他求一份从轻发落罢了。”

“那最后会如何判决?”方静鱼紧接着问道,显然对结局十分在意。

“怕是流放吧?”夏循也凑了句嘴,指尖敲着桌面,“世家子弟犯了重罪,流放已是常例。”

李祈安缓缓点了点头,语气里添了几分唏嘘:“流放到瓜州。此去千里迢迢,比我们北上长安的路还要远上不少。王君年岁已高,身子骨本就不算硬朗,能不能挺过这一路风霜,全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时也,命也。”璎璎望着茶摊外往来的行人,轻轻叹了口气,“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到头来总会有个了结。”

李祈安闻言,挑眉看向她:“去了趟寺庙礼佛,倒学起佛祖说禅了?”

璎璎被他说得脸上泛起薄红,伸手捏起一块松子糖,往他面前的茶碟里一丢,嗔道:“谁学佛祖说禅了?不过是见了这许多事,心里有感罢了。”

那糖块落在碟中,发出清脆的声响,倒像是替她的话添了几分底气。

李祈安捡起糖块,眼底的笑意更深了:“哦?那依你看,王二娘子种下的因,会得什么果?”

“她呀……”璎璎托着腮,望着街对面挑着担子叫卖的货郎,“挣脱了枷锁,总该得偿所愿了吧。和吉祥离开宣州,立了女户,守着自己的家业,余生过过安稳日子,这便是她该得的果。”

“那你呢?”李祈安忽然问道,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认真,“你这些日子跟着我们东奔西跑,见了这许多因果,心里就没什么想求的‘果’?”

璎璎一怔,没料到他会突然问这个。她下意识地避开他的目光,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掩饰着慌乱:“我……我能有什么可想的?只盼着一路顺遂,早些到长安罢了。”

李祈安看着她泛红的耳根,眼底的笑意愈发明显,却没再追问,只是慢悠悠将松子糖丢进嘴里,任由那股甜意漫开来:“也是,到了长安,自有长安的热闹等着你。”

阳光透过茶摊的遮阳棚,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茶盏里的茶汤渐渐凉了,桂花糕的甜香却依旧萦绕。众人一时无话,心里都清楚,这场牵扯了数人的风波,终究是以这样一种不算圆满却也算妥帖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而他们这些过客,也该收拾行囊,继续奔赴各自的前路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